寒假刚开始,
南京各大学已经陆续成为电影院
剧组一夜之间改变了校园
刚离开学校的学生们陷入了感慨
还是我们学校?
在南京拍的电影剧真是太多了
南京为什么这么受剧组欢迎?
目前,各地文旅局正在招募大规模流量
网络上说南京文旅一点也不着急
其实,南京文旅不是不去
有活力,有悠闲的潜力
教科书、电影、电视剧都在为南京不断宣传呢
南大一夜之间,南京大学鼓楼校区长大的同学发现,他们熟悉的南大校园,一大早又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名字——中州大学。
不仅南大的名字变了,校园的风格也变得复古了,充满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风。
南老校区南京人熟悉的那座民国风格小楼,门口也挂着民政局的牌子,变成了梁川市民政局。
在梁川市民政局门口,穿着有年代感的服装的人们在走来走去。
南京农业大学的同学看了南京大学同学的照片,惊讶于我们原来是同一剧组的。
随后,南京农业大学的同学也晒出了照片。
果然是同一风格的年代,南农卫岗校区这一排法桐树配合这个特殊的年代,竟然没有违和感。
是的。 这一排梧桐确实亲身经历了那个年代,现在不过是本色的复原。
剧组将南京大学更名为中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名为剧中梁川一中。 高三学生们在这里努力,目的是考南大的中州大学。
随后,网上出现了一位同学,目前在南京各高校拍摄的这部电视剧,名字叫《依依向北风》,是央视重点打造的年代大剧。
《依依向北风》女演员念真昨天也发表了个人号码在南京大学拍摄的消息。
从她发表的内容来看,看过真演的张雅丹应该是在南京读的中州大学电影学院。
说起来,《依依向北风》这个剧应该在南京拍,南京以外的地方真的不合适。
《依依向北风》来自唐代诗人卢象的诗作《竹里馆》,诗中写道:“回首金陵岸,顺北风。
“我在说南京。
很多南京大学生团体演出赚过外快,另一个好处是有很多机会过团体演出的瘾,可以顺便给自己赚点生活费。
我想这是在南农卫岗校区拍的一幕,山河家居建材商场开业剪彩。
这部戏被用于很多团体表演,南京的大学生们参加了拍摄。
有没有好奇心,大学生们一次能赚多少钱?
看看这个《依依向北风》剧组的通告就知道了。
冷天的时候,在剧团熬了8个小时拿了100元,但钱确实很少。
尽管如此,团体表演似乎是这样的低价。 大学生们变成团体表演可能是为了新奇的体验。
为什么南京最适合拍戏? 说起来,南京似乎是最适合拍摄的城市,而且戏路辽阔,从历史剧到古装剧、反腐剧、军旅剧、都市剧、偶像剧、神话悬疑剧,我都拍过。
至少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南京受到各剧团的欢迎。
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新白娘子传奇》,玄武湖是西湖,鸡鸣寺药师佛塔是雷峰塔。
我最近才知道,版本86的《封神榜》也是在南京拍摄的。
剧中纣王的宫殿,竟然是南京的中山陵。
我想这几年来南京拍的影视剧数量已经很多了,但统计不是很好。
近年来南京拍摄的比较典型的电影有《人民的名义》 《我不是药神》、《战狼》、《我是特种兵》、《致青春》、《情深深雨蒙蒙》、79000、07500、0755550
剧组为什么喜欢在南京拍戏? 这是因为南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南京积累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具有现代性。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发达,且现存六朝、明朝、民国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址。
同时,南京也是一个现代时尚的城市,在南京的外景选择空间广阔,可以满足大部分剧目的拍摄需求。
其次是南京的大学资源丰富。
南京有很多大学,很多大学的校园本身就是历史建筑,校园有历史文化感。 这在架子拍摄和风景制作中是不容易做到的。
在高中拍摄还具有组织调整容易,有很多团体演出来源的优点。
所以,剧照我喜欢去南京的高中。
最后,南京的区位优势明显。
南京自古就是南北交通枢纽,如今又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这对剧组来说也是很方便的。
南京文旅为啥不急?课本和影视剧帮着宣传这些天,各地文旅局纷纷动起来抢流量,不着急的南京文旅急坏了一大批心急的网友,纷纷喊话南京文旅别躺赢了。
其实,南京文旅之所以不急不抢,底气就来自于自身的厚积薄发。
跟风网红不是南京的目标,让你自己主动想要来了解南京,才是南京想要的。
南京文旅不争不抢,但是教科书、影视剧却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宣传着南京。
这种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绝对不是一时炒作的网红能比的。
谁从小没在课本上读到过南京,谁没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过南京?
从小种下的种子,潜移默化的“洗脑”,到了合适的时候就促成了一次南京之行。
这,也就是南京火爆了一整个2023年,如今又持续到2024年的原因吧。
有句话叫,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南京就是南京,不争不抢,独一无二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