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 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1亿人口,见证了华夏文明五千年历史的河南省竟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与“985”无缘。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笔者今天将详细解读河南名牌大学较少的四大原因。
一、新中国成立前河南地区的大学很少
大学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于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和洋务运动开始出现在中国。
此时的中国大学主要以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为主。
其中私立大学主要以教会大学为主。
这种历史背景也使得中原大地河南省没有一所教会大学,当时没有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污染,而且这里也不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阵地,因此直到1912年初,河南省才出现一所现代大学。
河南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还是1912年清朝灭亡后,河南教育界人士在河南开封创办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1923年,时任河南督军的冯玉祥扣押军阀赵偈的家产,到河南赴欧美补习学校留学,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中州大学。 这被称为河南历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后来,这所学校发展成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国立河南大学。
河南留学予備校跡地
新中国成立前,除国立河南大学外,河南地区还有焦作工学院、中原工学院等高等学府。
但是,即使加上这些学校,河南省的高等教育与其他沿海省相比也处于民国时期的落后阶段。
二.河南大学分裂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河南的大学本来就很少,唯一的河南大学也在日后拆除了。
第一次分裂
抗战结束后,国立河南大学的综合实力和声誉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当时的国立河南大学已是一所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但随着三年后第二次内战的爆发,河南大学在历史上首次分裂。
建于1931年的河南大学大礼堂
一九四八年六月开封之战爆发,开封之战爆发后,国立河南大学内的一部分变成了左右两个派系。
以校长姚从吾为首的右派带领一部分师生迁往苏州吴县,另一部分左派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建中原大学。
移居苏州吴县的河南大学师生在解放苏州时,拒绝服从国民政府的南下,选择投入我们党的怀抱。
并于1949年6月全部返回河南开封。
但是,他们没有和中原大学合并。 中原大学只有医学院和河南大学合并,其他主要系全部移民武汉。
南迁的中原大学,长期不存在被拆除的四分五裂:
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成立于1949年6月,1951年更名为中南文艺学院。
发展成为现在的武汉音乐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
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成立于1949年12月,1953年6月更名为中南财经学院。
中原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12月設立。
1953年10月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中原大学政治学院:1949年12月設立。
1953年元月更名为中南政法学院。
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 1951年元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委托中原大学筹建。
1952年11月更名为中南民族学院。
財政経済政法大学
在河南开封的河南大学的命运也不太好。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河南省领导人清算了河南大学随国民党南移的事件。
不仅相当优秀的师生被批评开除,河南大学也一度停办,直到1950年才重新开始。
第二次分裂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开始调整,尽管已经遭遇分裂,但这次也没能逃脱分裂的命运。
水利类和财经类调往武汉合并为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学院,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院与迁往武汉的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相继成立武汉文艺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植物病虫害专业合并为华中农学院。
華中師範大学
其余河南省其他系相继成立了今天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河南行政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
从那以后,历史上著名的河南大学就完全结束了。
河南大学两次分裂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武汉,这为未来武汉成为中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基地奠定了基础。
今天河南大学分裂的这些系设立的大学,实力远远高于今天河南地区所有大学的集合。
1952年大学调整中分割的不仅是河南大学,与南京相似的南京大学当时也分割了。
但是,南京大学设立的院系大部分留在江苏省当地,只有一部分院系调整到地方。
如果算上其他地区的高校调整进入江苏的本科院校,江苏省不仅没有亏,反而获得了低廉的利润。
河南在河南大学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是纯粹的,只能出不去,赔底朝天。
三、错过多所知名大学
在河南大学被彻底解体后,自此河南便出现了一个人口大省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窘境。
但其实在这之后河南也数次与知名院校擦肩而过。
山东大学
1955年鉴于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中央曾决定将山东大学迁往郑州成立新的河南大学。
但这一决定遭到了山东大学师生和山东地方政府的极力反对,加之当时河南地区领导人的态度不够坚定,最终导致山东大学迁往河南的决定流产。
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最终在1956年,中央重新决定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共同支援河南成立郑州大学。
但这种多校共同支援成立的大学相较于整体搬迁山东大学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所以郑州大学也只能是一所211高校,并没有跻身985级别。
河南最高学府:郑州大学
北京高校外迁错过多所名校
1969年由于中苏关系交恶,中央决定给北京多所高校外迁至外地进行办学。
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曾获得了多所学校的青睐,并且最终迎来了中国科技大学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两所学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最初中科大被迁往了河南南阳,不过最终由于种种原因,中科大在河南没有停留多久便又迁往了安徽。
留在河南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选择留在了河南信阳。
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来到河南的第二年,全员就被送进了那个特殊年代产生的五七干校。
这对他们来说并非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所以即便是今天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身也甚少提及这段历史。
当年外迁的十余所北京高校中大多数都在外迁地生根发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目前位于合肥,曾经与河南擦肩而过的中国科技大学。
在这次高校外迁中河南唯一的好处就是在1990年收留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四、新时代没有建设引进新的大学
近些年来,虽然河南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较于沿海省份的差距却越拉越大。
东南沿海省份这些年来都在不遗余力的新建大学。
我们举江苏与广东两省为例,江苏的苏州先后以联合办学的方式建立了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工大太仓校区、昆山杜克大学。
而广东则先后建设了北师大珠海分校、北理莫斯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
反观河南省,因为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始终没能在新时代建立一所知名的院校。
位于苏州的西交利物浦大学
面对河南地区名牌大学匮乏的现实,对于河南来说可能还是任重而道远。
高等教育水平是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河南高等教育继续停滞不前,只怕河南的经济与沿海省份的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