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新東官微
我国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
从殷商到隋唐,河南见证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
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在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独占四席。
然而,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如今却成了高等教育发展中资源匮乏的洼地。
缺乏好的大学,成了这片土地上长期以来的心病。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也出现过令人心惊肉跳、绝妙无比的高等学府,曾经与清华比肩。
经过战乱、分割、改革,如今的它已经黯然失色,成为无数普通高中中的一员。 那就是——河南大学。
01
「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高考省份,河南每年有百万考生参加高考。
然而,承载着如此雄壮的“过河大军”,河南省内可供选择的好大学屈指可数。
河南省内151所高校中,本科院校实际只有57所,在全国各省数据中比较低。
不仅如此,到今天为止,河南的土地上没有985所大学。 唯一的211郑州大学承载着全省最高期待负荷在前进。 “双一流”称号也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两所大学获得。
人数多,难度大,竞争激烈。
河南考生长期受“内卷”之苦。
面对省内为数不多的选择,他们大多也走上了出省学习的道路。
河南人才就这样逐年流失,一度间接造成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停滞的无奈局面。
但是,谁也没想到。 同一个地方,一百多年前诞生在这里的河南大学,曾经享誉海内外,支撑着整个中原地区高等教育的一天。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位于八朝古都开封,校址为当时河南贡院所在地。
1904年甲辰科会试成为清朝最后一次全国会试,延续了几千年的辉煌科举制度就此结束,画上了句号。
1912年,以林伯襄为首的知名教育家们决定在清代开封贡院旧址上创办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这是河南大学最早的雏形。
当时的《大中华报》还记载了《筹备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公启》,在白纸文字之间,由林伯襄、林维镐、刘铭晟、王敬芳、龚肃健等名士全力倡导。 “夫国之强,强于学,省也一样。
”
图源河大官网明伦校区林伯襄校长像
1912年9月25日,补习学校招收了第一期学生英语专业两组共计140人。
当时,出国留学所需的实力、物资、财力,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欧美补习学校留学往往是为了培养大量顶尖的海外留学生,扩充国内优秀的人才资源,因此地位特殊而至关重要。
当时的中国有三所欧美留学预备学校,另外两所是清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和上海南洋公学。
当时的河南大学,刚诞生就可以和清华并驾齐驱,可以说是开局即巅峰。
1923年,在原预科的基础上,学校改建为中州大学。
1927年,河南督军冯玉祥将两所本土专科学校并入中州大学拓展系,改制为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
当时,全国只有5所大学叫中山大学,另外4所大学是现在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都是当今数一数二的强队。
和它们同台的河南大学,在当时是相当于其实力的一流学府。
当时校内也有名士辈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冯友兰等学者曾在此任教。
不过,时至今日,排名前四的高校都是实力雄厚的985所,而河南大学发展平平,还没有达到211门槛,成为5所“中山大学”中唯一的“落伍者”。
今昔相比,是盛衰的天壤之别。
其实,多年来,国内大学中不少人退步没落,但往往还保留着继荣耀之后的一部分实力。
河南大学为什么会从山顶跌落到这里,究其原因,应该提到充满封锁的漫长岁月。
02
“读书是一场战斗”
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文、理、法、农、医五科改为五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但一时间,抗日战争战火愈演愈烈,河南大学被迫停止了发展的步伐。
当时,日军为了从根本上破坏中国的新生力量,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大学。
当时全国共有108所大学,其中91所大学多次遭到日军轰炸,河南大学也未能幸免。
当时的校董会考虑到各种因素,决定让师生拥有校内资源设备,走上艰难的抗战之路。
八年来,河南大学辗转河南信阳、南阳、洛阳、陕西西安、宝鸡等地,坚持不辍学。
师生们就这样背着书,扛着仪器,走过万水千山。
在炮火震天的间隙,夫琅和费的读书声不断响起。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学习。
因为对他们来说,在那个战火持续的时代,读书是一场战斗。
在那时,局势不稳,条件艰苦,办学经费锐减,敌人步步紧逼……恐惧、忧虑不断萦绕在师生的心头,河南大学的校歌就在这最黑暗的时刻诞生了。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
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
猗欤吾校永无疆!”
激昂的歌声在伏牛山麓,伊水河畔响起,驱散了绝望与血腥的阴霾,让河大师生们重新燃起了斗争的勇气。
图源百度百科
3000个日夜坚守,2000里风雨兼程,在与敌人的不断周旋中,许多河大师生也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终于在1945年,他们熬过了漫漫黑夜,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开封。
河南大学也成为了当时中国唯一一所坚持在敌前办学的高等学府,在当时的教育部全国高校评估考核中,河大的上课总时数为全国最多,招生录取比例达25:1,在中国高等教育抗战史上留下了悲壮又自豪的一页。
图源豫视频
历经战火的淬炼,回到故地的河南大学重整旗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自1942年改名为国立河南大学以来,河大经过五年的潜心发展,在1947年就已经形成了文理工法学医六院14系的办学格局,拥有正副教授110人,成为华北地区院系最多、校园最大的大学。
当时全国拥有6个学院以上的综合性大学总共才10所,而河南大学凭借着雄厚的学术力量,更是一举跻身国内高校前五,成就辉煌。
图源河大官网
03
时代的洪流
然而,动荡的年代里,风云变幻难测。
1948年大决战前夕,当时的校长姚从吾听从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决定,带领河大全体师生迁往苏州吴县。
而在这期间,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以河南大学一批未迁徙的进步师生为基础,由范文澜教授带领,在宝丰筹建中原大学,原本的河南大学就这样被迫一分为二。
在当时,高校的拆分其实算不得什么稀罕事,然而,苏州形势告急后,姚从吾校长即刻前往了台湾,使得原本的河南大学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滞留在了苏州,四处离散奔走。
直到后来在陈毅大将的华东野战军接管后,才堪堪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另一边的中原大学则迁往了武汉办学,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
1949年河南解放,当地政府接回了迁徙到苏州的河南大学1200余名师生,以中原大学医学院、教育系师训班500余人和河南行政学院400多人为基础,重新组建了河南大学。
经过这次长途迁徙的折腾,河大的人才流失大半,实力也已大打折扣。
可还没等到休养生息的时机,河大就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全国院系调整。
1952年,河南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被大规模拆分,大量优质学科在并入其他高校后发展成了支柱学科。
而河大校内原有的院级建制则全部改为系级建制,以致于元气大伤,被拆分降格成河南师范学院。
图源网络
在1955年,河大更是直接成了仅有中文、历史、地理和外语四个系的开封师范学院,自此一蹶不振。
直到今天,河大的学生们还会时不时调侃自己为“师专学子”。
此后多年,学校陆陆续续地合并学科、几度更名,1979年,河南大学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
直到1984年,学校恢复为河南大学,由师范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发展至今。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不要说一个学校的发展,哪怕只是个人的命运都难以完全把握。
每一个做出的选择,其根本的影响都会在日后逐渐显现出来。
可以说,历经多次变迁的河南大学能够支撑到今天,而没有如许多盛极一时、如今却不为人知的高校一样,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销声匿迹,已经是一件幸事。
只是,一代百年名校,如今泯然众人矣,实在是引人唏嘘。
其实,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因拆分被削弱了的大学不在少数。
但河南大学所处的困境中,除了自身实力不比当年,还有至关重要的地域问题。
原本,河南地处中原,自古文化兴盛,中国四大书院中的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都位于省内,底蕴深厚。
而河大所处的开封市更是历史悠久的八朝古都,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长久以来有着重要的地域意义和发展地位。
然而,时代在变,城市也在变。
郑州市内修建的多条铁路,让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原大地上重要的交通中枢。
1954年,河南的省会城市由开封迁到了郑州。
地区需要发展,紧跟时代的政策变化无可厚非。
成为新省会的郑州为跟上步伐,自然也要哺育自己本地的高校。
但对于河南大学而言,失去了省会优势带来的资源倾斜,学校的发展不免慢了下来。
再加上国家后续分别提出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此时已经接过“省内一哥”头衔的郑州大学肩负重任,河南省政府更是为此整合了省内高教半壁江山并入其中,最终使得郑大成功入选“211工程”。
河南从此有了211大学,这对省内的高教发展而言无疑是个好开端。
而彼时并没有完全突破地域限制、缺乏同样入选实力的河大,也只能暂时放下曾经叱咤风云的身段,屈居“河南第二”。
看着郑大逐年与自己拉开的分数线,顶着“高教洼地”的压力为优质生源发愁。
图源河大官网
04
山高水长,素履以往
其实,对于河南省内一直缺少好大学,并且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历史悠久的好大学,许多当地人是很遗憾的。
一直以来,人们对具有本土代表性的河南大学,都有着很高的期许。
哪怕如今的河南大学只能算是当年河大辉煌时的一小部分分支,实力不及当年十之一二,但却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认可度极高。
面对如今的情形,河大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经年努力之下,河南大学在2017年正式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生物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双一流”的加持,为河大的发展燃起了新的希望,就此重返“国家队”的行列。
图源河大官网
这背后,是省内多年来的持续扶持。
2011年,河南省印发《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1—2020年)》 ,将河南大学按照“211工程”建设目标、优势学科按“985工程”创新平台的标准进行重点建设优先发展。
同时,在省内,河南计划加快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还在2021年启用了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河大的主校区,发展势头正劲。
“省内新贵”郑州大学也响应号召,决心与河南大学这位“本地老大哥”同舟共济,在“双一流”发展浪潮中联手向前,为河南摆脱高教困境发起强势冲锋。
图源河大官网
目前,河南大学设有36个学院,开设99个本科专业。
其中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教师中有专兼职院士、学部委员2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59人;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改革带来变化,也带来新的动力。
在2022年的双一流评估中,河南大学再次入围,这无疑是对其艰苦复兴的重要肯定。
图源河大官网
并且,近年来,国家对河南高教长期以来的“难”也越发重视,不仅在建设经费上重点拨款,政策上的改进也没有落下。
就在不久前的3月15日,据河南日报报道,中原科技城将在今年启动建设“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起步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这4所985高校相继落户郑州,设立研究院。
还有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以及英国华威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学院在内的14所国内外一流高校,都或将在重点引进下与郑州达成合作,设立研究院所。
这是无数河南人等待了太久的机会,也是一场充满希望的“甘霖”。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一次,河南大学也将把握机遇,迎难而上。
相信在未来,中原大地上蓬勃开放的鲜花,一定会比麦田更治愈。
05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
河南大学地处开封,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与历史悠久的河大格外契合。
目前,学校实行多校区办学,坐拥明伦校区、金明校区和龙子湖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其中已经成为河大主校区的郑州校区占地2042亩。
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河南大学的校园内也同样古迹众多,有着成群的民国建筑,其中许多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建成的河大校门经历抗日战争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气宇轩昂的造型十分吸睛,凭借着极具学校代表性的特点,成为了河大校内一“宝”。
新修建的龙子湖校区也沿用了这一校门造型,放大了三倍的比例更显气势非凡。
北宋开宝寺塔紧邻校园,这座千年铁塔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开封的“文运之塔”,并入河大校园后更显得意义非凡。
还有环绕校园一隅的明清开封府的古城墙,庄严肃穆,历史价值极高;有为纪念李大钊老师在河大博文楼内做过《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 演讲,而在楼前特意设立的雕像;那建于1934年的宫殿式大礼堂,
更是见证过抗日救亡时期河大“怒吼歌咏队”无数激昂歌曲与动人话剧……
一处处,一座座,都是河大走过百年风雨以来引以为傲的文化景观与独特印记。
当然,校内也有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譬如明亮大气的民生学院图书馆,藏书丰富的金明校区图书馆,都是深受学子们喜爱的场所。
校内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近1300万册卷件,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大家旺盛的求知欲。
图源河大官网
古色古香的典雅建筑与现代简约的设计楼宇相互映衬,共同组成了河大最美的校园景致。
总体来说,虽然河南大学目前的实力一般,地域优势也较小,但胜在学风踏实,环境氛围好,很适合好好读书,厚积薄发。
不论是外出交流还是保研考研,想要向上的学子们都有机会走出更高远的人生道路。
在离别之时,他们也会真心向这所陪伴了自己四年的母校道上一句:“猗欤吾校永无疆!”
参考资料:
1.河南大学新闻网《河大故事|古往今来话河大》
2.双一流与985高校《河南大学:百年名校的沧桑复兴路》
3.旭德教育《它是我国“最惨”大学,拆分出数个211,却落得“双非”下场》
4.西魏遗少《河南大学,为什么要搬迁郑州?》
5.城市漫游计划《曾媲美清华,现在连211都不是,打一大学》
6.大河报大型纪录片《读书就是战斗》
7.软科《官宣!高考最难省,迎4所985》
#大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