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 | 被子大作战
收录于话题
被
子
大
作
战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陈鹤琴
前言
自开学以来,孩子们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独立性与自理主动性,希望每一件事都可以自己做。孩子们不再满足于自己整理物品,更希望可以自己整理“体型”更加“巨大”的床。让我们一同走进明月班,看看宝贝通过“叠被子、整理床铺” 获得怎样的成长。
课程起源
每天午休后的起床整理,成了孩子们自理的第一大事。这让孩子们既兴奋又紧张,幼儿在兴致高昂之余,也纷纷发出了感叹:“叠被子好难!”“我的被子不太听话!”“到底应该怎么叠啊!”
课程思维导图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在生活中的点,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支持。因此,在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后,我们及时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确定了课程主题,由此,明月班的课程“被子大作战”应运而生。
1.自己叠被子
随着独立意识的萌芽,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午休后拒绝教师帮助,想要自己叠被子,但孩子们叠的被子五花八门,彼此之间对被子的叠法也有争议。
“谁会叠被子?”这个问题一出口,很多孩子都激动回答“我会叠被子!”
01
我会自己叠被子
对折,对折,再对折就叠好了。
把他们往中间叠成长条,再两边往中间叠成方形就可以。
可以像军人叔叔那样叠被子,真整齐。
我叠的被子像像面包鼓鼓的,占地方最少。
幼儿对掌握叠被子这一生活技能展现出极大的自豪感和分享欲,纷纷介绍自己叠好的被子,一场属于孩子们的“被子展览会”开始了。
关于被子怎么叠,孩子们各有想法:“被子可以卷起来放好”、“我家里的被子要叠成正方形”、“叠被子要一直对折最后放在枕头下”等等,一个“展览会”,让孩子们了解了其他同伴的叠被子方法,也与同伴们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到底该怎么叠?
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们开始考虑叠被子的标准——“我们到底该怎么叠?”有的孩子说应该听老师的意见,有的孩子说要从网上学习,还有的孩子说应该向“全世界被子叠得最好的人”学习。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大家决定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叠被子。孩子们借助视频和教师分解动作学习解放军叔叔叠被子方法。一次观摩学习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老师有话说:
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身为旁观者、参与者而非主导者,给幼儿足够的展示机会,在幼儿的探究过程中作为助手提供给幼儿想要的“解放军叠被子”的相关资料内容,以确保幼儿在探究中的主导地位。
01
谁的被子叠得又快又好
幼儿学会了新的叠被子方法,对于自己学会的新技能有着高度的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的愿望。因此新的活动也由此产生——“谁的被子叠得快又好?”
幼儿学会了新的叠被子方法,迫不及待想要在午休后实践。新技能的第一次展示在幼儿眼里自动变成一次比拼。完成后孩子们十分兴奋。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被子叠得太高,整理时小床会放不平稳。孩子们关于如何两全其美再次进行了讨论,有的孩子提出了“压一压”,但被大多数幼儿否决,又有幼儿想要换一种叠法,但是大家都不舍得自己刚学会的新本领。这时有幼儿提出“幼儿园叠能放下的,回家再叠新学的”,这一提议得到了全班孩子的一致认同。
1
先铺平被子
2
对折再对折
3
最后放好枕头
“幼儿园放得下”的被子应该怎么叠,孩子们纷纷用自己的画笔将想法诉诸笔端。在所有幼儿完成后,每个幼儿都向大家解说“我的叠被子方法”,最后大家投票选举出了一个最合适的叠被子方法——对折两下铺在床上。孩子选择时,不只考虑了被子叠完的高度,还延伸考虑到“被子应该比床小”。
More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表征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通过投票选举的熟练运用掌握了与同伴交往的分歧处理。
新的方法学习完后,大家的兴奋遮掩不住:“我明天一定能得第一名”、“谁说的?我叠得肯定比你厉害”,每一个幼儿的好胜心被激起,大家一起约战“叠被子大赛”。这由此带来了我们未料想的新变化:孩子们午休非常积极,入睡的时间也较以往有所提高。起床后,连平常喜欢赖床的孩子们都快速起床做准备。最终每一位幼儿都叠出了契合小床的被子。
在本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意识依赖教师决策的表现,此时更应放手幼儿自主探索,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
幼儿的自主探究一定会有困难,“被子放不下”是我已经预知的结果,但只有幼儿自己实际探索后,才会有考虑实际情况的意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才会将“床的大小”这一特定情况考虑在内。
老师有话说
当孩子们向我们求助时,我们提供给孩子工具和记录方法。把记录过程、统计全权教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探究,一次叠被子、整理床铺比赛涵盖数学的记录、认识时间、数字书写等等内容的学习和练习。
2.整理床铺的秘密
面对整齐方正的被子,孩子发现了一丝不和谐:“我的床也得收拾一下了”,“枕头也得整理好”,孩子们纷纷发现了自己床铺的不整齐之处,并直接动手开始整理,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还会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整理秘诀”:“被子不能放在枕头底下,那样床就放不上了”、“床上要平整”等等。午睡后的整理环节,促进了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
老师有话说
“整理床铺”这一活动虽小,但是能够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已有问题后,能够自己发现并思考新的问题,灵活解决与叠被子相似的新问题,是形成举一反三思维的重要一步。
“整理床铺的秘密”这一活动本来并不在我的心理准备之内,但是幼儿能够根据叠被子发散思维至整理床铺这一活动,更让我体会到教师提供机会的重要作用。给孩子们更多机会和自主性,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发现都可以成为幼儿成长的养料。
3.装被子的秘密
学会叠被子的同时,到了一月一次带被子回家的时间。有了前几次的经验,孩子们对于装被子有了更多想法:
叠成小小的方形就可以塞到袋子里了。
可以卷成花卷塞进去
现在可以叠解放军被子了!
有了自己想法的孩子们说干就干,一时间教室安安静静,大家都在认真装被子。
但很快孩子们发现自己一个人把被子装进袋子里很难,于是有幼儿开始寻求同伴和教师的帮助,获得帮助的过程依然带着协商:“你帮我打开袋子吧”,“那你记得一会也帮我撑着”......在与同伴协商合作的过程中,交往能力得到了丰富;孩子们利用空余空间放置枕头,也锻炼了分类物品的整理能力。
幼儿在这一活动中初步体现了同伴合作这一社会领域目标,相较于请教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事更能使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同时在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中掌握沟通与协商的方法。
一起合作
开始装被子
老师有话说
在需要返被的这一天整理装被子,时间是很紧张的,但教师不能把这种情绪带给孩子,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发现、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身份是参与者。幼儿在寻求帮助时,很多时候会下意识想到老师,本次活动中三位教师都回应并参与了合作,并鼓励幼儿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帮助,积极锻炼其沟通与交往能力。
4.被子历险记
带回家洗晒的被子需要一袋一袋地搬进教室。孩子们面临着自己把被子安全送到班级的挑战。
大家兴奋地向老师和同伴展示自己的好方法:“我有新的小推车啦”、“我力气大,能拿起来被子!”......在“注意安全”的互相提醒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将被子送到了班级,边走边感叹:“今天是枕头宝宝的闯关”、“被子也在闯关”......回到教室后,孩子们气喘吁吁,纷纷表示感觉自己很累,当我们问出“你为什么感到很累呢?”这个问题,孩子们找到了“被子太重”、“去教室的路太长了”、“我们还是小孩子”几点原因。可是大家还要搬好久的被子,以后怎么办?怎么才能不累呢?
孩子们和同伴们一起分享:有的孩子说可以“两个小朋友拿一个被子”、“可以拿来拖”,有的孩子说“可以用小车拉走被子”......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大家在和教师一起讨论中制定了自己的搬运计划,在讨论过程中,已经有幼儿开始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各种方案的合理性。
最后孩子们选择了几个安全又省力的方法:在平地上用小车拉,也可以一个人拿,也可以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
老师有话说
活动中,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们提供机会与材料让他们去将想法实现。普通的餐车就可以让孩子们初步感受物理学知识。
想象和创造要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成人有时可以帮助其实现,有时虽则无能为力,但却可以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探索的种子,促使他们去发现、去思考。
写在最后的话
以幼儿叠被子、整理床铺自理能力生发的一系列课程并仅仅不落脚于幼儿的自理品质。活动开展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纪律严明、整理床铺的隐形要求、大型物品的同伴合作,还有长距离物品运输的多种方法,这不仅仅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未来人际交往与社会职业的综合“预告”。
每一天
你们都在悄悄的长大,
留下一串串
踏实而坚定的脚印,
顺着童年
指引的方向,
携着成长的N种收获,
我们观察、记录、解读、
支持幼儿有意义的游戏、
自主学习与探究。
来源 |龙泉市机关幼儿园
名师课堂|线上直播精品课(支持回看)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专栏合集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6)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5)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4)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3)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2)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1)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一)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