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蒜”来“蒜”去,算出精彩

课程故事|“蒜”来“蒜”去,算出精彩

——记我们与“大蒜头”的故事

“蒜”来“蒜”去

“蒜”出精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孩子们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进行探索。

课程源起

自然角里,今天特别热闹,隆隆、悦悦几个小朋友,对着认知区里的大蒜正在讨论着什么?让我们赶紧来听一听吧。

原来孩子们正在讨论一段关于“大蒜”的种植小知识,可是大蒜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大蒜种在土里还是水里的?

大蒜可以种在水里吗?我们班前段时间种的绿萝放在水里也长得很好啊。

谁有别的想法呢?

我想把大蒜种在土里,因为我们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种的黄瓜和番茄,都是种在土里的啊。

大蒜有哪些种植方式呢?

我们先来猜一猜

第一种猜想:

在水中长大

第二种猜想:

在泥土中长大

第三种猜想:

在沙土中长大

验证猜想

查阅电脑 查找资料

通过前期的查找资料和师幼间讨论,孩子们知道了植物的不同种植方法:土培和水培。大蒜究竟是种在水里还是土里的呢?都可以吗?那用什么方法长得好长得快呢?还是只有一种方法适合?是哪一种呢?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决定,按照自己的预测,来试一试。有了想法,行动在即,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种植方法我知道

上午区角游戏时间,我看到诺诺和隆隆在争辩什么?

你看这个奶粉罐子,可以种大蒜吗?

他下面没有漏水的洞洞。

老师,奶粉罐可以种植大蒜吗?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说完,孩子们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奶粉罐都是一样的,怎么区分呢?有孩子想到,给自己的盒子做一个特别的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还有人给自己的名字加上了小装饰。虽然孩子们的笔触中透露着些许的稚嫩,但是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合作支持中我们“不一样”的花盆就完成啦!

花盆准备就绪,就差我们的大蒜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把大蒜种在花盆中,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我们组建了三个种蒜小分队——“土培”队”“水培队”和“沙培队”。

老师,我的大蒜好像放不进去,这个好像太胖了,怎么办?

我可以放的呀,把大蒜剥开来就好了。

那我也试一试。

土培组种大蒜

负责土培的小队员们,经过一番讨论过后,孩子们便开始行动起来啦,有的小朋友说:“种植大蒜要先把它的‘衣服’剥掉,然后才能种植。”而有的幼儿则信誓旦旦的说:“种植大蒜不用剥掉它的‘衣服’也可以种植。”就这样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对大蒜进行了种植。

在我们种植完毕后发现一个现象:咦?怎么大家种的都不一样呢?

遇到的问题:

2024 ARBOR DAY

问题1:大蒜要全部埋入土里,还是只埋一半呢?或者是只埋到蒜头的根须的地方呢?

问题2:是一瓣一瓣来种?还是整头蒜一起种?

解决问题:

2024 ARBOR DAY

孩子们和老师一同在网上查找了许多有关大蒜种植的图片让我们观察,我们发现:

①只要大蒜的根埋到土中就可以了。

②整个种和一瓣一瓣种都可以。

水培组种大蒜

水培队的孩子们速度非常快,一会儿就完成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可是,有一个声音喊了起来:“你们有的水太少了,没有碰到大蒜的须须呀!”

遇到的问题:

2024 ARBOR DAY

“瓶子里的水应该没到大蒜的哪个位置呢?”

解决问题:

2024 ARBOR DAY

我们经过了讨论,还去问了土培队的小伙伴,在互相帮助下我们发现:水不能多也不能少,正好没过根部就可以啦!

沙培组种大蒜

沙培组的小队员们,来到幼儿园里的沙池,快速的用小铲子,将沙子放进自己的种植花盆——“奶粉罐”里,不一会,种植土壤就装备完毕,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大蒜头,小心翼翼的种植在“花盆”里。

遇到的问题:

2024 ARBOR DAY

然然:“种植大蒜的沙子必须要装得满满的吗?”

沙培组

解决问题:

2024 ARBOR DAY

“通过和土培小组的小朋友交流后,种植沙子的多少不影响大蒜的生长。”

教师的思考:

《3~6岁儿童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在科学探究中,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孩子们对于自己的大蒜丝毫没有忘记,每天都有孩子时不 时的来看看,给大蒜浇浇水,跟小植物说说话,“你要快快长大噢”“希望你能越长越高!”带着孩子们这份美好的祝愿,大蒜也在努力生长着 .....

我来照顾大蒜

浇水

悦悦:

我来给你们浇浇水,你们要喝的饱饱的喔!

晒太阳

涵涵:

晒晒太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换水

铭铭:

瓶子里有点绿绿的东西,换点干净的水。

松土

阳阳:

浇了水之后,土会变得紧紧的,松土很重要!

两周过去了......

我们发现:大蒜长出了一些可爱的小芽。

到底长到多高大蒜就能收割了呢?经过查询后发现,我们的大蒜涨到20厘米厚就可以收割啦!

怎么样才能准确的知道大蒜长到20厘米了呢?

怎么量呢?用什么工具呢?(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对于测量的方法,孩子们有着不少的想法。

我觉得可以用直尺来测量,这样测量会很准确。

我觉得也可以用我们区角里的积木也可以测量。

我看美工区里有麻绳和丝带,也可以测量。

那到底哪种方式比较合适呢?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着…...

遇到的问题:

2024 ARBOR DAY

怎么样可以公平地测量与比较呢?

解决问题:

2024 ARBOR DAY

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然后再比一比,这样得出的结果就公平了。那么,哪些工具最合适呢?我们来试一试吧!

测一测,比一比

使用直尺测量:

认真.仔细

使用参照物测量:

使用水彩笔、积木测量:

测量

说一说,做一做

可是,孩子们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

魏驰恩小朋友说:她的看起来明明比我小很多,为什么有2根水彩笔那么高?

遇到的问题:

2024 ARBOR DAY

我们发现了,原来这个小伙伴直接从花盆的底部开始测量,把整个高度都算进去了,这可不对。

解决问题:

2024 ARBOR DAY

我们自己规定了测量的正确方法: ①测量工具的底部对准蒜叶的最底部。 ②测量工具要立得直直的,不可以倾斜。

想一想,问一问

在一次又一次的测量之后,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关于大蒜的有趣现象,但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隆隆:水培一直比土培长得高。

翔翔:水培的小叶子长得又高又快,土培的小叶子好慢又很矮。

赫赫:水培的生长速度比土培快。

解决问题:

2024 ARBOR DAY

为什么水培比土培长的快呢?老师帮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回家我们还问了爸爸妈妈。

亲子大调查

解决问题:

2024 ARBOR DAY

1.水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2.水培大蒜根部成长空间大,根部长得比土培快,所以吸收光照和营养的速度快。3.照顾不周:我们在松土的时候是会不小心挖到土培大蒜的根。

蒜宝宝变形记

剩下的大蒜头,我们投放到了美工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小手,把我们的大蒜头变成了形色各异的“大蒜宝宝”,让我们赶紧一睹为快吧!

独家定制.中国制造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蒜宝宝,就这样诞生了!

教师的思考:

从寻找测量工具、初步尝试测量,到掌握测量方法以及动手制作可爱的“蒜宝宝”的这一系列过程中,孩子们一直在动手尝试,并对本次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围绕着测量比拼环节,他们的小眼睛更明亮了,动手能力更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生活经验也更丰富了。

蒜苗长高了之后,孩子们又开始了积极地讨论,通过询问大人、查找资料,孩子们开始动手进行收割大蒜苗啦!

蒜苗已经长得很高了,我们能不能把它摘下来吃呢?

可以的,可以的,我看见妈妈用它炒鸡蛋呢。

我们喝的汤里也有呢!

“你切的时候要轻轻的,一点一点来切哦。”尤钧生小朋友提醒着正在切蒜苗的小伙伴。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昊轩说:“老师,我可以带一些大蒜回家吗?我奶奶特别喜欢吃。”瑞瑞说:“我也想带一些回家!”就这样剪出来的大蒜被宝贝们像珍宝似的带回家了,送进厨房,让爸爸妈妈做成了可口的菜肴和蘸料!

课程感悟:

在种植大蒜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对照顾大蒜的责任感,孩子们会经常来自然角看看自己的大蒜,拿起尺子量一量、记一记。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调查、合作交流、相互讨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等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孩子们知道了植物生长的规律,收获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深深体会照料过程中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这天,偶然间听到了这样的对话:“除了大蒜,我还想量一量其他的植物。”“这个黄瓜苗好高哦,它会有多长呢?”“好像有点难。”“我们试试看吧……”一个新的发现产生了,一段新的故事也在悄悄孕育着……希望我们的孩子茁壮成长!每天开心快乐!

-END-

From:徐州市星光第三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