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歴史語#

很小。

明朝两京十三省,与清朝汉地十八省,有哪些不同?

朱棣西征讨伐,明朝在永乐年间兴盛至极。 当时除“两京一十三省”外,大明还在西藏设有乌斯藏都司,东北设有奴干都司,嘉峪关以西设有西北八卫。

但这些都是罧卫所,当地只要承认明朝的宗主身份即可,内部依然可以做自己的事。 因此,他们后来脱离了明朝的管理。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拜基开始,大明进入收缩期,其领土范围也缩小了,到明末有效的控制范围只剩下人们常说的“两京一十三省”,这是中原人传统的聚集区域,同时也是明朝经常直接管辖的地区。

“两京一十三省”包括十五个行政区划,“两京”不是今天狭义上的北南两京,而是北直隶和南直隶,范围几乎涵盖了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和安徽,所以明朝不仅局限于南北走向的两个京城。

“十三省”是指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和云南,其位置大致与今天的行政区划相对应,但并不完全一致。

清朝入关后,明朝15个行政区的“两京一十三省”改为“汉地十八省”。 分别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

共计18个省级行政区。

相比之下,清代少了南直隶和湖广,多了甘肃、江苏、安徽、湖北、湖南。 也就是说,清朝将明朝原来的15个行政区重新合并为18个的理由是什么呢?

首先是南直隶。 明朝因北伐成功而在全国建立了政权。 由于巨大的战争支出,明初的统治者急需实力雄厚的后方供应基地。 江南地区在张士诚时代就已经很富裕了。

定都南京后,由于朱元璋如今将江苏、安徽、上海全部划归南直隶,南直隶在多个同级省份中独领风骚,即使为明廷贡献赋税第二多的浙江,与南直隶相比,也只占后者的三分之一。

繁荣的经济在为明朝提供巨大财力支持的同时,也培养了江南士人的铁血和骨气。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分化瓦解南直隶的必要性。

顺治二年,朝廷先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取消帝都特权后,设立江南左右布政使,今分别统辖安徽和江苏两地。

康熙六年,江南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和江苏布政使,南直隶被彻底瓜分。

其次是湖广,是湖南和湖北的总称。

华光的分割并不意外。 因为明朝末年,朝廷已经有意将华光分解到湖南和湖北,但在实施之前就早亡了。

由于初期湖南省开发水平达不到单一省份的标准,湖北省作为统一的行政机关受到湖广巡抚节制,但随着湖南省开发的成熟,两湖持续扎堆有些不妥。

清朝进入中原后,由于战乱,大量土地荒芜,康熙年间两湖分立,地块屯田的开垦也变得容易管理。

最后是甘肃。 从明朝的地图上看,没有甘肃这个省级单位,但陕西省大得惊人。 这是因为甘肃省被并入陕西省。 原因在于北方的蒙古人。

元朝败退草原后,依然在军事上威胁明朝的安全,但甘陕毗邻蒙古高原,这些草原贵族不时南下骚扰明朝帝国。 于是为了统一力量集中对付蒙古人,明朝将甘肃和陕西合二为一。

清朝成立后,蒙古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但陕西太大了,不方便管理。 于是清朝在陕西设两名布政使,左布政使设在西安,右布政使设在兰州,现在分别管理陕西和甘肃。

康熙七年,甘肃正式脱离陕西独立省,于是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发展成为清朝的“汉地十八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