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月亮倾注了很多感情。 由于各个文明的起源,月亮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另外,文字发明后,对月亮的描写也变得非常多。 诗完成后,月亮往往成为诗人们写吟诵的对象。

从《诗经》到现代,借月写抒情的名诗、名句数不胜数,虽然是太脍炙人口的佳句,但我对以下15个句子更爱、更挑剔,与大家分享。

古往今来,写“月”的千古名句数不胜数,我最爱这15句

当然,因为是个人喜好,主观因素很强,没有排行榜等动机,觉得某句话不好也没关系。

关于月亮,你最喜欢的永恒名句是哪一个? 欢迎大家发表评论!

1、月亮照亮高楼,流光溢彩。

——三国魏曹植《七哀诗》

曹植是才子,写的诗也非常精妙。

《七哀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曹植借着一位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寄托着自己复杂的感情,是他内心政治漩涡中挣扎的声音,全诗十分悲凉。 开头写了月亮的这句话,朴素感人,读起来,

我看到了一个悲伤的女人,仿佛月色在高楼里。

2、海上生明月,天涯若离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从海上升起,可以看到各地,大家天各一方,却共有一个月亮,这月亮的颜色,成为联结感情的一条纽带,不见,但感情相通。

张九龄真会表达,“天涯共此时”,这要多真诚的感情才能想出这样的句子。

3、举杯邀明月,影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邀请月喝酒,我看到的是李白的孤独。

只有影子无法掩饰和明月在一起的孤独感。

明月每天都有。 有明月的地方就有影子。 李白举起酒杯,影子在跳舞,李白醉醺醺地影子消失,孤独地心痛。

然而,他不是孤独的李白,也写不出这种雅量的文章,更不会给后世的月亮留下独酌之意。

4、长安一个月,万户淘气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

写这篇文章的视角很广,李白真的诬蔑仙人吗? 不然,他是怎么看的? 这是俯瞰整个长安的一般观点吗? 长安到处的月色,已经震撼了,千万户人家淘气的声音,更衬托出月色,使月色更有感情,他们摆弄着衣服,

是给远方所爱之人的冬装吗?

5、现在的人不看以前的月亮。 现在的月亮和以前的人一样。

——唐李白《把酒问月》

写这篇文章的视点,很长,是站在历史沧桑中留下的哲思。

今天的人早就看不到古代的月色——,但从历史的角落可以看到古人的历史3354。 但是,今天的月亮,曾经拍过古人,不仅拍了今天的人,也拍了将来的人。

月、万古一,人、世代交替。

6、露水从今晚开始是白色的,月亮是故乡的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我觉得望乡之句没有比杜甫的句子更有韵味的了。

从今天开始迎来白露节气,诗人仰望着月亮,觉得这个地方的月色不如故乡的明亮。 这真是一件情事,为了这浓浓的乡愁,连累了月色。

也许,这不是最感情用事的,但最有味道。 那是淡茶的味道。 ——不像饮料那样对味觉产生冲击,但细小的东西,味道是无法比拟的。

7、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作弊在扬州。

——董徐凝《忆扬州》

明月下的扬州,令人神往。

加上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箫》,不亲身感受扬州之美,真是人间一大憾事。

8、今夜月明人尽希望,秋意不知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这是中秋节的应景诗,唐代写中秋节的诗不多,佳作也不多。 我觉得王建的这句话最好。

八月十五月明之夜,最能唤起思乡之情。 每个人都会为这月色唤起乡愁。 外人不知道秋的思念会落在谁家,但每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有了落脚的地方。

9、手捧水月,缀满花香。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我在小学学过《猴子捞月》这个教材。 一群猴子发现月亮“掉”进了水里,纷纷倒挂着,在水里捞月亮。 最后当然是空的。 猴子们温厚可爱,但我觉得很有诗意。

水中倒映着月亮,被良史发现,捧起河里的水,仿佛得到了月亮,周围伴随着花香,这是多么富有诗意。

于良史不是有名的诗人,但我想更多的人应该知道这两首诗。

十、九月初三的晚上,露水如珍珠月如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九月初三的晚上,露珠似珍珠般浑厚,月亮似弓。

这样安静美丽的夜晚,真是全身舒服。

11、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白居易说,“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古代的分离,比现代更加残酷,无确定的相见之期,更没有确定的相见之地,只有明月可以共享,正因明月的存在,兄弟们心意相通了。

12、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沙滩、禽鸟、云、月、花、影,很简单的组合,却很有韵味。

张先给我的印象,总像是个好色的风流老头,但这两句词,却实在让人喜欢。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不用多说了吧,写中秋月色的诗词,我以为,没有一个能超过这几句的。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心怀国家,但却屡屡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前前后后,被赋闲长达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里,他在农村度过了很久,所以他深知农村的生活,对村里的美好风光景色,也喜爱的不行,

因而我们才能看到稼轩这些写田园风光的佳作。

辛弃疾的农村生活,可真让人爱不释手,这不就是我童年夜晚所经历的景色吗?实在是写到我心坎里去了。

15、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佚名《杂诗》

一树梨花,洁白无瑕,一溪月色,清雅无比,仅梨花和月色,就已经让人沉醉了。

这样好的风景,今夜是何人消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