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保密法》,整理了一组秘密知识测试题

请“关注”职场的文件制作。 下次学习,试试看吧。

学一学    做一做:保密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增加秘密知识,做好秘密工作。

一、選択問題:

请填写正确答案。

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 d )起施行。

A.2010年1月1日

B.2010年4月29日

C.2010年5月1日

D.2010年10月1日

2 .保密活动是国家专门机构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 c )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和非法利用而开展的活动。

a .商业秘密

b .工作秘密

c.国家秘密

d .隐私权

3.(c )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关。

a.各級秘密保持委員会

b.国家保安局

c.中央秘密保持委員会

d.秘密保持工作機構

4.) d )主管全国保密工作。

a.国家安全部門

b.公安部門

c.中央秘密保持委員会

d.国家秘密保持行政管理部門

5.(b )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a.郷

b.県

c.市

d.省

6 .机关、机关应当设立( a )或者指定的人员,专门负责本机关、本机关的保密工作。

a.秘密保持工作機構

b.行政管理部門秘密保

c.業務部門

d .工作组

7 .业务工作受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保密工作以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 d )的指导。

a.中央秘密保持委員会

b.地方秘密保持委員会

c.国家秘密保持行政管理部門

d .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8 .业务工作受上级业务部门领导的机关、保密工作

8 .业务工作是受上级业务部门领导的机关,保密工作以( a )管理为主,同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

a.地方機密行政管理部門

b.国家秘密保持行政管理部門

c.中央秘密保持委員会

d.地方秘密保持委員会

9 .国家秘密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按照( d )确定,仅限于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的人所知悉的事项。

a .工作需要

b .个人意愿

c .领导指示

d .法定程序

10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 c )的损害。

a.深

b.一般

c .特别严重

d .以上是不正确的

11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 b )的损害。

a.一般

B.严重

C.特别严重

D.以上都不正确

12.(A)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A.秘密

B.机密

C.绝密

D.以上都不正确

13.一份文件为秘密级,保密期限是10年,正确的标志形式是(C)。

A.秘密10年

B.秘密

C.秘密10年

D.秘密10年

14.书面形式的涉密载体,应在封面或首页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汇编涉密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应按照其中(A)标注。

A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

B.最高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

C.最低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

D.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

15.某文件为机密级,该文件保密期限最长可以确定为( c)。

A.5年

B.10年

C.20年

D.30年

二、判断题,请在内填上“T”或“F”。

1.机关、单位应当把知悉国家秘密作为一种政治待遇,或者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依据。

(F)

2.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其有关工作人员不在知悉范围内,但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T)

3.国家秘密知悉范围之外的机关、单位及其人员,因工作需要确需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本机关、单位负责人同意。

(F)

4.县级机关可以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

(F)

5.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责。

(T)

6.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T)

7.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无权规定。

(F)

8.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应当在有关范围内公布,一旦公布便不可变化或调整。

(F)

9.国家秘密变更后,原定密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重新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T)、

10.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悬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10.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悬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不得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

(F)

11.机关、单位要依据本行业、本领域保密事项目录,准确确定本机关、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T)

12.涉密岗位是指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者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

(T)

13.涉密人员脱密期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

(T)

14.涉密人员发表文章、著作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T)

15.涉密人员禁止向境外期刊、杂志投寄稿件。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