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选择专业只有两种情况。 一个本质是选择了学校。 北大中文系和央财金融系你选哪一个? 另一个,已经有喜欢的事情,想深入。
我对前者的建议是利用高考后的空闲时间,多想想今后的出路。 不那样做的话,在不时之需的压力下,有可能会长时间迷茫。
一般来说,没有对人类学感兴趣的高中生吧。 如果你感兴趣,请拿起胡鸿保老师的《中国人类学史》。 这本书的附录详细记录了哪个学校有人类学系,哪个老师,在研究什么。
人类学恐怕是最复杂的学科名称。 喜欢理科和人种的可以学习分子人类学和考古学,喜欢语言的可以学习语言人类学,喜欢文艺的可以学习艺术人类学,喜欢历史和调查的可以学习历史人类学。
喜欢拍照的人学习视觉学……
这意味着,不管你在本科期间选择什么专业的双学位,几乎都可以找到跨越专业人类学视野的研究方向,只要物尽其用,将来考研,就能找到那个方向的导师。
人类学在做什么呢? 简而言之,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在巴西热带雨林保护项目的现场或日本漫业创意协议会上,感受文化的冲击并逼迫自己思考,从而获得对某事物的一手知识
运用获得的知识,修正现有本领域的理论思考,或者纠正常见的刻板偏见。
事实上,人类学观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都有像沃勒斯坦一样的人类学训练基本功。
而且,回头也很方便。 费孝通老师从马利诺夫斯基那里学到了功能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 回国后,因为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研究的只是社会学,所以国内很多学校都分不清这两件事。
如果真的学了这个,不妨仔细想想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区别和联系,想想社会学强调的质的研究方法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有什么异同,积累更多的研究案例,对同一个主题进行分析。
各个领域的研究者是如何决定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理论的,在应试学习和实际研究中都是有用的。
#頭条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