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物理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世界是混沌的,充满着未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量子思维以其重叠、纠缠、不确定的特性影响着人们对经济、社会、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的理解。
它提供了新思路,帮助人们更有效、更可靠地解释、改变、兼容世界。
破除传统固有观念,重构思维方式,将量子思维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是必然趋势。
古典和量子两种思维方式的双向渗透和互补,给我们带来一个多元、共存、相关、各有魅力的世界。
量子経済学
1978年,巴基斯坦数学家卡迪尔在经济分析中直接使用量子技术。
然后经济学家将量子理论引入期权定价模型,将量子场论引入金融市场,进而在21世纪初基于现代量子理论建立了二次金融市场模型。
近年来,基于量子理论的经济金融模型越来越多的被提出来,经济学家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对复杂的经济市场有了更深的了解。
例如,根据量子经济学,经济是典型的量子社会系统,可以看作是各生物相互纠缠的系统,金融参与者是经济纠缠系统的一部分。
经济有其自身的测量不确定性、纠缠性、二元性等性质。
量子思维也有助于经济预测。
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交易各种微观商品的市场,部分微观商品的价格运动呈量子迁移运动,因此在用市场中各商品价格的线性组合表示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函数时,除了一些量子性质外,
有助于从宏观上观测和理解整个经济的发展运动轨迹。
例如,美国金融巨头鳄鱼索罗斯经营的量子基金,以独特复杂的结构设计若干金融工具,根据市场预测进行投资,如果预测正确,就会获得超额利润。
在量子理论预测人类经济行为的基础上,也有不少研究探索了“人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可能是基于量子概率的”“类量子法建立风险选择行为模型”等问题。
量子管理
随着量子力学成为科学发展的根本,管理学领域也诞生了引导量子思维的新管理范式——量子管理。
21世纪初,人们认识到与人类决策过程相关的一些实验已经无法用经典决策理论来解释。 量子管理理论要求从整体多向度、生态互联、主体创造力等角度充分重视认识和把握组织生物,站在事件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复杂表象背后的真面目,进而开展有组织、整体、系统的创新和突破。
“量子管理”创始人达纳列夫哈尔在著作《量子领导者》中提出,企业要引入量子变革,建立量子管理系统,从强调竞争转向建立伙伴、网络、高质量的关系。
这不仅标志着从个人到集体的范式转变,也标志着在广泛互联的世界里,价值创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都用量子思维进行管理。
例如,苹果前总裁乔布斯通过采用量子战略,实现了高效运营和卓越系列创新,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我国的海尔被左哈尔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量子管理的大型跨国公司”。
海尔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将中层管理者变成了小微企业的CEO,形成了今人单一整合、竞争单一上岗、逐单集散等运作模式。
同时,管理者量子思维能力的强弱,如不确定性思维、整体相关性思维、多向兼容思维、迁移不连续思维、灵悟主动性思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管理水平、职业发展潜力的高低。
有研究表明,管理者等级越高,量子思维越强,且大多数相关自我评价也越好。
量子教育
为什么即使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每个学生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呢? 为什么“一刀切”的教育评价体系很难真正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能呢? 这与教育的量子性有关。
虽然“人脑的本质是否是量子计算机”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但一系列研究表明,个人在某些认知任务中的表现确实具有量子特征,如决策概率和能力提升的跃迁性。
从量子的角度看,人的发展变化就像量子一样,不一定是连续的、线性的,有很多可能性是无法准确预测的。
就像光子通过狭缝时衍射一样,来自同一装置的光子通过同一路径到达狭缝,最终落到不同的位置。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类似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趋向于量子思维。
基于这一认识,教育环境的势能往往决定着教育系统能级的概率。
人们常说的学风、校风乃至家庭环境,可能会对受教育的个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可以提高学生达到一定智慧和素养水平的概率,不合适的环境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另外,一个学生往往有很多可能性,这个学生学习高级复杂技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也有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高级技能的出现”。
因此,量子思维引领的教育变革必须关注学生自身智慧的培养和教育对学生的力量,为新一代优秀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动力。
教育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结果是概率分布,光靠最终的教育结果是无法评价教育过程的。
测量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经典理论假设学生在某一时刻的能力有真实的确定值不同,量子理论认为学生能力的表现可能是多方面的,测量结果会受到测量时的状态的影响。
简而言之,同样的考试形式,对一些学生来说,考试是一种严重伤害或轻视;对其他同学来说,考试是一种激励和超常发挥的意外之喜。
所以,最好的考试考察方式是考试似乎不存在,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