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视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秀洁刘杭青岛报道

全国首个!为什么是这里?——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认证为全国首个“自主负碳”区域探析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核算结果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权威部门认证的“主动减碳”区域,为我国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供重要示范参考。

“自主负碳”怎么理解? 全国第一次,为什么是那个? 带着疑问,大侠网海报新闻记者对相关研究、认证参与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低碳”变长的契机来了

“碳减排示范岛”这样培育

作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挂职干部、专家顾问,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景哲参与了灵山岛“双碳”研究、实践及获得认证的全过程。

一年多以来,他先后20多次登岛。

李景哲清楚地记得,2020年第一次到岛上,夜晚一片漆黑,公共区域几乎没有照明设施,“原生态气息”浓厚。

他来到这个岗位,参与并见证了各级各部门一起开展的大量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并重的工作,包括山羊数量整理与控制、太阳能路灯安装、清洁能源供暖、加强森林保护等。

事实证明,这些做法为后期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次成功认定权威,在李景哲看来,新区及驻地党委政府的超前思维和重视力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021年初,根据国家“双碳中和”工作部署,青岛西海岸新区率先启动“CO2排放高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研究,梳理全区碳排放方式,探索碳减排路径,最终这片“试验田”——灵

这里区域封闭,边界清晰,人员流动大,碳排放要素相对完整,作为打造“双碳”示范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

在“双峰”目标指引下,更有针对性的工作将很快展开。

据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姜霞介绍,截至2021年底,岛上已安装太阳能路灯209个

用实现全岛覆盖的政府补贴完成家庭清洁能源采暖改造245户,比例达到33.2%,仅此一项就可减少88吨co当量。

此外,岛上还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控制无序放牧活动、推广太阳能发电、加快海水淡化工程、垃圾分类、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措施降低能耗和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保护区投资700万元建设“智慧灵山岛”信息平台和三处生态管理站,协调区法院成立全省首个海岛环境资源巡回法庭,组建68人“生态护卫队”,实行“保护区管理站网格化管理队生态管理员”三级管理模式

全国初!

“自主负碳”含金量更大

李景哲介绍,此次获批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核算,主要包括能源活动排放、电力调入排放、太阳能减排、农业活动排放、废弃物排放、森林碳汇等六大内容。

历时3个多月,对渔夫乐165家公司、燃油车290辆、渔船193艘、居民2000多人、游客7.2万人生产生活全过程碳排放情况、森林碳排放温室气体清除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最终取得核查结果。

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认证,保护区2020年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年排放量5668吨co当量,森林二氧化碳排放量7001吨co当量,年自主负碳1333吨co当量,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负碳海岛”

“国内部分地区达到了碳中和标准,但大多是通过CCER交易,即国家核证的自主减排来核销的。

灵山岛省级保护区实现的负碳是在主动减少碳源、增加碳量的努力下实现的,因此被称为“自主负碳”。

李景哲解释说,负碳主要是以固碳技术为核心,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固碳技术升级,提高生态碳排放,“自主负碳”含量更足。

据悉,此次负责认证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是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是得到多国政府和多个国际权威组织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是国家发改委认可的第一个中国自主碳减排交易项目的审定和核证机构。

是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授权的第一家节能量审查第三方机构。

活动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碳市场能力建设青岛中心、青岛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岛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研究制定了《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最后完成了清单编制、碳排放核算、专家评审、成果认证等工作。

在李景哲看来,这也是新区“校城融合”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让“碳减排”的帽子深入人心

为区域管理提供模板参考

灵山岛有12个自然村、3个行政村、807户、2400多名居民。

远离喧嚣景色好。

文旅产业和海洋渔业是海岛最具代表性的产业。

作为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CO2排放高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0碳排放量计算过程报告的主要参与者,青岛科技大学董雅红教授认为此次认证最大的意义在于经验探索。

自CO2排放高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我国各地相继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工作,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主负碳”区域,成为我国区域“负碳”、“低碳”的

下一步,海岛发展无疑与“碳减排”密不可分。 “低碳新时尚游”引领游客、让居民自动成为低碳达人的“碳贷银行”也在筹建中。

据了解,灵山岛还将启动“燃气改电”项目。 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采暖改造,逐步取消燃煤采暖方式; 开通灵山岛“微循环”公交,2022年首次配备10辆新能源公交,推进绿色旅游、低碳旅游。

同时,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此次认证是保护区实现更高碳减排目标的开端,其更大意义在于示范引领和路径探索。

如何形成有效的规范化进程,如何设置“碳贷银行”模式,如何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等,对其他地区都有借鉴意义。”姜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