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2、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是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途径。

3、体现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阶段的著作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部。

考研政治!毛中特单选题必看50条

4、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的,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开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紧紧围绕的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6、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7、认清国情,是看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全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里的“完全”是指在革命的对象中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1、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阶段向“新”阶段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12、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13、工人阶级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是对农民的领导。

14、毛泽东完全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十五、“中国资产阶级从根本上同剥削农民的高级地主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国革命推翻高级地主阶级,必须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的想法属于“尽一份力”的想法。

十六、“统帅革命资产阶级,联合革命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一观点的错误本质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17、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属于右倾错误的是“二次革命论”。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

十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左”倾错误的人主张“干到底”,进行了所谓“无休止”的革命。 这种错误倾向实质上混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2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犯右倾错误的人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这种错误倾向实际上割裂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收减息。

二十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群众文化。

其中“民族的”,就其内容而言,就是反对压迫帝国主义,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二十四、中国革命走包围农村的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25、毛泽东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2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27、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8、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9、毛泽东赠送的“三种法宝”,就是实事求是、大手笔、独立自主。

三十、中国革命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交织在一起的许多矛盾所决定的。

31 .与资产阶级联盟必须执行的方针既是联合又是斗争。

3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上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独立自主。

3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

其中作为统一战线基础的联盟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工人的联盟。

34、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建设理论中,始终位于党的建设之首的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35、毛泽东在《发刊词》中说:“这个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中。” 这里所说的“伟大工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堂堂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就思想建设而言,中国共产党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

三十七、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是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思。

38、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没收官僚资本。

39、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民间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在五种经济成分中,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

40、建国初期,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4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两面性是指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4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也曾被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主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

43、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初级合作社。

44、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的方法。

其中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高级社在性质上相一致的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5、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和平赎买。

46、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中,企业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四马分肥”。

4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其中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些企业的性质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48、成为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文章,是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 。

49、 《论十大关系》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 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5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