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毕业半年多的南京林业大学2014级学生李浩(化名),每周三都要从单位赶回学校上课。

“有两门数学课,毕业延期了,离校的时候没能拿到毕业证书。

南京林大:“学业警示”逼出“金课”

”李浩悔恨地说。

从4年前开始实行“学业求助”制度,取消毕业生“清考”以来,南林大学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面临着类似李浩的情况。

但4年后,学生上课看手机的少了,提问的多了,上课打瞌睡的少了,认真听的多了。

在这场以退为进的教育改革中,南林大学实现了从“守住底线”到“进阶”的转变,学生的学风和教师的教育热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警告实效:小洞无法填补,大洞很辛苦

2014年南林大发布《本科学生学业警示及帮扶办法(试行)》规定:学业警告由小到大依次为黄色警告、橙色警告、红色警告三个阶段。

接到学业警告的学生,由学院向学生个人及家长发放学业警告通知书。

受到“橙色警告”的学生将被“留级”,受到“红色警告”的学生将收到“退学通知书”,但同时有机会申请尝试阅读。

2013届学生张晓开(化名)曾因受到“橙色警告”留级。

之后,张晓开像别人一样沉浸在自习室里。 最终,他于2018年6月修完所有学分顺利毕业。

“如果不是学业警告把我吵醒了,我想我的大学是学不好的。

”张晓开说。

“学业警告可以很快扼杀学生学习的不良苗头。

南林大教务处副处长毛连山表示,收到“红色警告”的学生人数从2014—2015年的53人减少到了2017—2018年的21人。 “学生认识到‘小洞未填,大洞受苦’,致力于日常学习。

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了。”

大学三年级学生覃卓(化名)对此深有体会。

她刚入学,听说学校有太多“跑腿”的学生,大家对考前突击不再抱有希望。 “以前期末考试临近后自习室的座位很紧张,但现在自习室和图书馆平时也客满了。”

伸出新手:精准施策,“租房上门”

人文学院广告学专业学生王证(化名)是班里的“活跃分子”,他摄影技术好,策划创意好,经常被推荐参加各类广告策划营销大赛。

很难想象这样的“策划大师”曾经是“学业困难的学生”。

王证入校时的专业是纸浆造纸工程。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对化学要求很高,我的基础很薄弱,很多专业课听得入云流水。

连续接受了两次“黄色警告”的王证说:“并不是不认真学习,而是真的不能学习。

大二下学期,王证就表达了想上大学当专家的想法。

了解王证情况后,南林大教务处与学院多次沟通,最终同意了王证向广告学专业的搬迁申请。

这两年,南林大学每年为学业困难的学生提供部分成为专家的机会。 这是学校的学业支持政策之一。

此外,根据政策,学生被警告后,所属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制定详细的个人学习计划。

土木学院由于课程难度大、专业性强,每年接到学业警告的人数和警告级别都在全校排名靠前。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给每一个接到学业警告的学生配备了教师和学业优秀的学生,并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随访帮助。

据介绍,南林大学近4年来接到学业警告的学生中,超过80%的学生在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

“警示不是目的,援助才是核心,希望通过这个制度,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不给他们的大学生活留下遗憾。

”毛连山说。

逼迫“金课”:综合施策,回归教育

南林大学交通学院的学生白雪最近很开心。 因为她在不久前结束的课程中被选为“中西方家庭鉴赏”课程。

这门公选课因课程内容有趣,授课教师讲得精彩,深受学生欢迎。

在南林大学,这样的公选科目还有很多。

“学校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推进教育改革,让教授回归课堂是重要措施之一。

南林大学校长王浩说,学生学得好的前提是教师教得好,南林大学的教授不仅要站在本科生的讲台上,更要站在讲台上。

据统计,目前南林大学90%以上的教授都进入本科生课程,2018-2019年“入学第一课”由学校党委书记蒋建清教授讲授。

老教师以身作则,南林大学的青年教师们也迎头赶上,学校新制定的绩效评估指标和职称评审条例也对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为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一系列激励措施下,南林大学的教师们越来越多地参加各类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比赛,努力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学生欢迎的“金课”应运而生。

近年来,学生评价满意度不断提高,多年保持在96%以上。

刚刚获得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的南林大教务处处长周宏平表示,经过4年的探索,南林大本科教育已经从“守住底线”转向“要高度”,新修订的《南京林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写入了“深化卓越拔尖计划”

(缪志聰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