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来幼儿教育不应该以幼儿园为主。主要阵地应该是家庭,主角应该是父母。幼儿园老师是有帮助的,但他是家长的顾问,甚至(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指导。
2、幼儿教育不应该注重升学,而应注重孩子的成长。但大班化时,应考虑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当然,幼儿园不能把知识教育放在首位,但也不能只搞游戏。中大班也要适当安排类似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这并不是提前传授知识,而是让孩子体验游戏和正式学习的区别。游戏是自愿的,没有考核,游戏不是任务;正式学习是强制性的,有考核,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养育孩子的经验,你上小学时就会感到沮丧。
3、幼儿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各类活动让幼儿参与、组织和管理,尽量少干涉,然后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记录他们喜欢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的,以及他们记得的。什么都不记得了,什么做得很好,什么做得很笨拙,……总之,我们努力找到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挫折点,优点和缺点,甚至智力类型。最好写一份分析报告,提供给家长作为培养孩子的参考。幼儿园教师的第一角色应该是观察者和研究者,第二角色是管理者。据我所知,能做到这一点的幼儿园很少。教师几乎都只是某种教育模式的“执行者”,行政色彩多于专业色彩。
4、把孩子视为“小大人”是错误的。孩子在他们的舞台上是特殊的,有自己的世界。然而,一些西方理论家把儿童的特殊性绝对化、固化化,仿佛儿童是另一种动物。这也是错误的。孩子不是大人,但他们终将成为大人。他们必须看到个人发展的阶段及其连续性。
5、有很多套完整的儿童活动,都号称最科学,最符合儿童心理。我建议,如果孩子不喜欢你选择的活动,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你千万不要责怪孩子。你首先应该怀疑这个计划不适合你的情况,或者理论本身有问题。要知道,现在的幼儿教育理论几乎全部源自西方,其研究对象都是西方文化环境下的孩子。目前还不清楚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西方儿童的心理是相似还是非常不同。有前途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西方理论,研究中国国情,努力创造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案。
2024年6月27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