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有一种幸福叫三叶草

收录于话题

课程故事|有一种幸福叫三叶草

三叶草

自然课程故事

随着无锡市天一实验幼儿园“创意生活”特色课程的持续性研究和在班级层面的不断深入,我们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幼儿园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与自然万物深入互动。亲近自然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南区场地独有的三叶草之地,成为了孩子们的焦点,他们用手绘的50页绘本,记录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有价值的三叶草课程故事。

同伴对话的记录:

1

2

3

4

幼儿经验获得:

亲近自然

乐于探究

多感官互动

孩子们通过细致比较叶片的形状、纹理,茎杆的粗细,花朵的颜色、大小等,区分了车轴草、酢浆草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们通过科学实验《认识酸碱性》,得出车轴草偏碱性、酢浆草偏酸性。在探寻三叶草课程中,孩子们徜徉在自然中,变得更乐于探究。

实验进行中……

5

6

孩子发现的记录:

此后的十天,三叶草成了班级热议的话题:“三叶草的故事”“四叶草的幸福”……

7

8

9

课程审议小组思考:如果利用这片草地资源生成相应的课程活动,会带给孩子哪些可能的学习与发展?

梳理思路后,我们决定跟着孩子的思维轨迹走……

导图初审议孩子发现的记录:

孩子开启了四叶草的幸福之旅,可是接连几天都没找到,孩子的情绪显然有些失落。

五天后,只剩两个小朋友还在寻找。终于,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一棵四叶草,看来坚持能给孩子带来幸福。

10

11

12

课程问题一:

课程实施中,出现了第一个困难——孩子们缺失了坚持的信心怎么办?作为新教师,该如何推进下一步课程?经验丰富的邵老师成为了我的同行教练。

同行教练点拨:

1.调整目标,增加趣味:将原目标“寻找四叶草”,改为“草地寻宝”,鼓励幼儿坚持去草地探寻。

2.师生同行,学教共进:师生共同探寻,让孩子觉得这是师幼共同的任务。

幼儿经验获得:

实践探索

分享交流

在寻找中,孩子们的兴趣由高到低。通过实践探索、查阅书籍资料,得出了四叶草确实很稀少。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有过放弃,但是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又坚持下来了。

孩子说:四叶草是三叶草的稀有变种,在同一片草地上,出现的概率仅十万分之一。

由于四叶草非常稀少,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想法,绘本内容又更新了……

创造活动的记录:

13

14

攸攸:

我想把四叶草的幸福带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15

汐汐:

看,我们的阅读区、艺术区、表演区……都有了四叶草的标志!

16

清清:

鸿鸿,我还创编了一首《四叶草之歌》,我用歌声传递幸运。

_

_

_

_17

洋洋:

我们设计的三叶草班服真好看。

18

19

杨杨:

我发现了五叶草,像五根手指又像五角星。

逸逸:

如果种满四叶草、五叶草,我们的幼儿园是不是会更幸福?

种植体验的记录:

于是,孩子们的种植计划开始了……

20

21

23

22

24

25

宸逸:

四叶草、五叶草,要快快长大哦……

课程问题二:

从发现三叶草到种植四叶草,孩子们的兴趣愈发浓烈,随之而来,新的困惑又出现了——时间。我们能否打破常规作息?如何协调常规课程和生成课程的时间矛盾?经过和同行教练的探讨,我们决定一次大胆尝试:

同行教练点拨:

1.思考弹性计划:我们通过“拿走”时钟, 尝试思考何时转换活动、何时转换环节。

2.实践“圆圈时间”模式:通过超越活动顺序、课程不再计时、解放课程计划,敏感回应幼儿需求,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探索。

同伴对话的记录:

26

27

28

29

瑄瑄满头大汗地跑来说:“三叶草快不行了,都弯下了腰!”

是晒死了吗?今天有36度呢!

可能忘了浇水吧!

老师,我们得想办法救救它!

同伴经验获得:

推测讨论

实践验证

孩子们意外地发现三叶草叶子出现“枯萎”现象,他们根据自己的已知经验,进行合理猜想,并通过主动请求成人的帮助,从网络媒介上获取了想知道的知识。

从一场虚惊中,我们触摸到幼儿的思维动态和认知轨迹,看到他们对成功经验的迁移能力和归根究底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0

31

孩子说:三叶草是一种特别喜欢“睡觉”的植物,叶子闭合是正常的植物睡眠运动。在晚上、阴雨天、光照比较弱的情况下,它们就会“入睡”。

解决问题的记录:

32

32

33

34

35

平平发现叶子上有密密麻麻的小洞洞。

悦悦:叶子上有蜗牛,会是它们咬的吗?

安安: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我猜就是它!

孩子们决定轮流蹲守,找出真凶!可是,过了两天,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童童:书上说只要看蜗牛拉的粑粑颜色,可以判断蜗牛吃了什么颜色的食物。

36

37

萱萱:我们把蜗牛带回教室养一养吧。可是蜗牛根本没吃三叶草,而是一直爬出来。

38

39

一淳:几天后有一只蜗牛死掉了,大家都非常伤心。

40

41

蕾竹:还是把蜗牛放回草地吧,让它回到自己的家。那洞洞到底是被谁咬的?原因有3种:可能是叶斑病,也可能是被蜗牛或野蛞蝓咬的……

园林师傅来支招

叶斑病

蜗牛咬

蛞蝓咬

幼儿经验获得:

圈养求证

自主探究

交流表征

通过圈养求证、自主探究、交流表征,孩子们发现蜗牛并非“元凶”,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建构有益经验,这使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连贯性和延续性,而经验建构恰恰是自然课程的实施要点。饲养蜗牛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从兴趣生成任务、任务引发探究、探究形成经验、经验外显表征的自主学习建构过程。

4

课程问题三:

我们把幼儿园的追踪任务延伸到了家园活动。通过群互动、云分享,我们看到了很多惊喜:雨天,孩子穿上雨鞋探寻草地的秘密;夜晚带上手电筒“侦察”草地……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幼儿的探索聚焦在草地里的昆虫上了,课程的生长会由此改变方向吗?

滑动查看更多

43

44

45

46

47

课程点拨:

网上联动课程审议小组加入探讨,得到了这样的建议:

1.科学判断,合理推进:

①教师应研判课程生长点,必要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预设和纠偏;②可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经验储备中心,以丰富班级自然课程架构。

2.拓进合作,助力共生:

我们邀请家长群体加入课程探讨,线上集结智慧,达成一致:跟随孩子的兴趣,探究主题扩散至三叶草和昆虫,二者并列推进。

绘本日记持续更新……

蕾竹:三叶草长高了许多,快和我的膝盖一样高了!

浛浛:小蜗牛们还在吗?有其他昆虫来草地居住吗?

我们的绘本画面还在增加,课程故事还在继续……”

48

49

50

思维导图

90多天的观察,融合了30个孩子和30组家庭,生成了25个区域游戏,10项精彩集体活动,以及2+N个老师的共同参与,无数次的精彩发现,形成了50页的绘本。孩子将观察到的内容用绘本记录,由“兴趣、问题”到“经验、表征”。回顾我们的课程,我们立足儿童本位,有成功也有失败。这就是“自然土壤”里产生的最真实、最美好的课程故事。作为新教师的我和孩子一起收获着幸福,也收获着成长。

From: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幼儿园

更多精彩课程故事,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