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鄢超云: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操控混乱、应对未知”

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委会主任

名师课堂|鄢超云: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操控混乱、应对未知”

01/谈谈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谈起儿童视角,相对的就是成人视角。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时这两个视角是一致的,有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对于游戏的定义,目前虽然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大家基本认同在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中的“游戏时间”段的活动才是游戏,但在儿童眼里,一些非游戏时间或不被教师称作游戏时间段的游戏活动,也是游戏。因此,从儿童角度讲,什么是游戏依然值得我们去和探讨。另外,一般我们认为游戏的特点,包括积极情绪、虚构性、内在动机、过程导向、自由选择,但也要看到孩子积极情绪里,不一定总是开怀大笑、手舞足蹈的,也许还带着一定的严肃性、紧张感、刺激感。

02/让儿童在游戏中

体验“操控混乱、应对未知”

我们成人常常认为“乱”是一种不好的表现,但应该看到,游戏中的“乱”,可能体现出游戏的特点、游戏的价值。在萨顿?史密斯看来,操控混乱、应对未知正是游戏的重要本质。如何理解“乱”、面对“乱”、操控“乱”?我们要为儿童做好各种准备,可是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又并不知道。那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做好准备?我想,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操控混乱、应对未知”,就是在帮助儿童做好准备。我们应该允许儿童甚至帮助儿童“制造混乱”,这样的游戏是儿童自己的游戏。然而,我们常常将游戏中的各种“乱”去除,却又要让游戏具有“操控混乱、应对未知”的功能,这需要我们去深思。

在成人来看,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对游戏充满了兴趣。同时,希望儿童的游戏是持续的、长久的,可我们老师还应该思考如何培养儿童游戏的兴趣。从儿童角度来讲,不感兴趣、改变兴趣,是否也应该成为儿童权利?另一方面,当儿童对游戏不感兴趣时,是否跟我们成人的所作所为有关?我们在其中拿走了什么,或者多做了什么,才会导致儿童不感兴趣。这就像做菜时放盐一样,是需要艺术和技巧的。03/真正看见儿童

让儿童成为评价主体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会利用游戏分类推进活动课程的开展。但对儿童来讲,也许这些分类没那么重要,游戏应该是综合的、整合的,甚至儿童还有自己的游戏分类,比如好玩的游戏和不好玩的游戏;有教师在场的游戏和没有老师在场的游戏;偷偷摸摸玩的游戏和可以大张旗鼓玩的游戏;和喜欢的人一起玩的游戏和不喜欢的人一起玩的游戏。我们强调游戏的环境和材料丰富、年龄特点、低结构时,也许儿童非常看重的是游戏的玩伴,也就是和谁一起玩。

日常中,一些常常被大家评判为低水平游戏的表现,也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我们容易把儿童发呆、白日梦、独自游戏、闲荡、打闹、重复、冒险等看作是低水平游戏,但孩子在自己的闲逛游荡中,或做着某些白日梦时,有着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并非毫无价值。这很像我们女同志逛街一样,对男同志来讲可能是闲逛,但女同志知道这种闲逛是有它价值的。我曾经到过一个幼儿园,幼儿园孩子们游戏的氛围热热闹闹的,但我发现其中一个小孩在游戏进行到关键环节点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要瞟一眼老师。为什么要瞟一眼呢?我觉得很意味深长,值得大家细细去琢磨。或许,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也是这样,需要我们看见彼此,主动做一些调整和反思——让儿童成为评价的主体,真正走进儿童内心世界。“幼教论坛”公众号:回复

名师课堂领略更多名师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