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霍力岩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误区与路径

霍力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水平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讨,既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又是当代幼儿教育内涵发展的方向引领和关键要素,还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抓手。因此,本文将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价值、融入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可借鉴的教育路径和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一线工作者提供启示。

名师课堂|霍力岩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误区与路径

01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价值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价值探讨,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可以从文化属性和教育属性两方面对其价值进行探讨。

1.文化的滋养塑造价值。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幼儿教育是帮助幼儿经历从混沌蒙昧到逐渐清朗的发展过程,此时的文化熏陶便奠基了个体一生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对文化滋养塑造功能的最大化发挥,是在个体生命的早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成为植根幼儿内心深处的精神血脉和文化素养,激发幼儿内心深处最早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这是幼儿教育即人生发展关键期教育的灵魂所在。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塑造人的属性,从起点解决好“为谁培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这将有益于从精神血脉上培养出有中国根、中国心和中国情的“快乐中国娃”,让幼儿增添内心深处并溢于言表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为做“最中国的国际人”和“最国际的中国人”奠基。2.教育的传承发展价值。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为幼儿教育的开展营造氛围、引领方向、提供资源等,是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是对教育传承发展功能的最本质体现,是从中华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和提炼素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融入启蒙教育之中,以熏陶和浸润等方式,让幼儿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行为规范,在感知、体验和操作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将有益于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育的“外国病”“软骨病”,有助于中国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02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误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误区探讨,是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教学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保障,可以从教育观念、教育资源、方式方法和教师素养四方面对其进行思考。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偏差。当下,虽然教师、家长已经逐渐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在教育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偏差,部分教师和家长片面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解为“学古礼”“诵古诗”“读经典”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的与内容均有待明确。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笼统,对其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局限于文学作品、传统艺术、传统节日、民间游戏等有形事物。可见,幼儿园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的认知尚不确切;对精神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不高,存在以偏概全、片面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常见的资源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为,其他门类的资源内容有待丰富。调查显示,教师在寻找适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上存在较大困难,非常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支持的教师比例超过半数,认为非常容易找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教师仅占一成;教师所使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素材一般都是上网搜索得到,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严重限制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机械。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存在单一化、机械化的情况,缺乏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充分尊重,存在“小学化”和“复古化”误区。调查显示,有的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是灌输式的,幼儿通过大量朗读、记忆、背诵古诗词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有的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搞形式主义,幼儿模仿古人穿汉服、摇头晃脑诵读经典等的表演性活动较为常见。可见,幼儿园在采用适宜方法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还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4.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薄弱。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教学策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也容易限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认为“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尤其是转化成让幼儿喜欢的内容,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少内容是成人化、理性化的,但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在冲突”。可见,教师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现代化转换,以更好地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征、学习兴趣和需求是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0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路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路径,应重点焦点目标、主要载体、适宜方式、基本策略和关键抓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思想、教育价值与儿童学习特点和五大领域学习内容相结合;教师可针对不同形式采取相应支持策略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感知、体验和操作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1.以精神文化和现象文化为焦点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第一步,是厘清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建构适宜幼儿园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精神文化”和“现象文化”两个类别,也就是常说的“道”与“器”。精神文化即精神追求、价值信念等,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活动成果以及共同的价值取向,是看不见但又深刻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塑造着我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文化。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中提及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主要涉及精神层面的优秀传统文化。现象文化即有形的事物、事件等,包括文学、艺术、建筑、服饰、礼仪、习俗等,是与我们衣食住行相关的,看得见、摸得着或听得见的,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知的形式习得和传承的文化。比如,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国传统武术,故宫的传统建筑,过年吃饺子、放鞭炮的传统习俗等。我们应以国家政策文件为价值导向,以各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政策文件、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为线索,从精神文化和现象文化两个主要维度梳理适宜幼儿园教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目标体系,为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2.以可玩好玩的文化资源为主要载体。适宜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抽象性,融入幼儿教育必须依托可玩、好玩的教育资源。可玩、好玩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基本常识类,如时令节气、称谓礼仪、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中华文明造就了中国色彩纷呈的节日文化,这些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文化遗产。第二,以传统艺术、民间游戏为代表的艺术与特色技能类,主要指民族性、地域性特征非常鲜明的技能、技巧与艺术,包括以满足精神生活需要为主的技能、技艺,如音乐、舞蹈等传统艺术,以及以身体运动能力为主的技能、技巧,如民间游戏等。《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可见,传统节日、民间游戏不仅能够让幼儿产生愉悦感,还能“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3.以环境熏陶和活动浸润为适宜方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幼儿教育需始终遵循“幼儿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将抽象、理性的优秀传统文化转化成符合幼儿具体形象、直观行动思维特点的教育内容,让幼儿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学习经验。适宜的方式主要包括环境熏陶和活动浸润。第一,在环境熏陶方面,幼儿园尤其应重视文化熏陶和环境教育,通过环境创设、主题设计等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创设丰富的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第二,在活动浸润方面,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以自然渗透为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包括综合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一日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以唤醒、激发、熏陶、浸润等方式涵养幼儿的文化底蕴。4.以领域关键经验相融合为基本策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和策略应与幼儿五大领域的关键经验发展相融合。第一,在健康领域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于帮助幼儿强身健体、涵养情趣,促进健康行为习惯养成和身心和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体验运动乐趣、发展体能;运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则,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获得的过程。幼儿语言领域的学习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倾听、表达、阅读和书写准备,奠基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涵养高尚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选取汉字、古诗词、民间故事等方面的内容,开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教育。第三,社会领域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领域,主要在于帮助幼儿传承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教师可以选择相关人物故事、风俗习惯等具体内容,开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性教育。第四,在科学领域,将我国古代科学发展成就纳入教育活动,对于帮助幼儿感悟中华智慧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选取时令节气、古代建筑、技术发明、传统医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开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五,传统艺术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艺术修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基于艺术与游戏相结合的原则,将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经典艺术作品和特色技艺融入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体验。5.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为关键抓手。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设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岗位胜任力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败的关键。幼儿园可把课程内容和资源作为教师培训的内容和资源,制订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路径系统,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园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胜任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让教师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知晓其结构和具体内容,这是教师将其融入幼儿园教育的关键前提。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幼儿园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胜任能力,以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情境和关键岗位任务为抓手,帮助教师掌握在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活动、一日生活活动、户外体育活动以及早期阅读活动等基本活动形式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方式与策略,以系统性的培训内容和进阶性的培训路径,全面提高教师胜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本文源自《福建教育》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