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它不仅仅意味着“玩”,更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深度学习的有效手段。

幼儿园如何做到“游戏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游戏的益处,在于它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追随自己的本能。在游戏中,幼儿是主导自己成长发展的主角,是积极的参与者,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这种选择、探索、交往、创造、挑战自我和他人的自由,是他们当前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无限的开放性和可能性,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去活动、探索、实验和协作,更能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师若能相信幼儿的学习能力,尊重幼儿并赋予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就能使幼儿处于自身发展和学习的中心地位,游戏的价值才能真正展现。

?

-01-

正确认识教学,以“教”促“学”

尽管游戏有着诸多好处,但“当幼儿的游戏中出现学习契机,或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学习倾向时,教师该如何做”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如何促使游戏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使学习切实发生,避免“高代价无收获”的游戏,则需要有效教学的引导。教学并非单向的“教”,而是有“教”有“学”的双边活动。

深度学习突出学习者发展的立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从幼儿活动中退出。相反,幼儿的学习应该是教师引领下的学习,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先决条件。

因此,教师应幼儿发展的现实水平,把握幼儿当下的学习兴趣、愿望和问题,以此为依据规划和设计教学;在幼儿的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学习,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丰富的、支持性的体验,并在适当的时机加入幼儿的活动;信任幼儿的能力,考虑幼儿的意见,让幼儿充分参与评价和反思自己与同伴的学习,反思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了什么”,更在于“如何学习”以及“与谁一起学习”。

例如,在水盆边探索什么材料适合吹泡泡时,幼儿发现手握材料的位置会对泡泡形状产生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怎么样才能做出沙漏一样的泡泡?”“你刚刚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解释并反思自己的游戏过程,分享活动经验,对行为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归因。

如果既能很好地利用儿童对游戏的热爱,又能把握有效教学的时机与方法,教师就可以更有效地“教”,儿童就可以更有效地“学”。深度学习通常会发生在游戏与教学深度融合、共同作用的情境下,在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的无意学习,在游戏中教师隐含其教育意图,在教学中教师保持游戏精神,游戏与教学共生共有,共同创造,使幼儿在游戏与教学的统一中获得自主发展。

-02-

“高质量”教学依赖幼儿学习的游戏性取向

教学的游戏性取向是指以融合的眼光看待游戏与教学,赋予教学以游戏精神。确保教学的游戏性取向,实质是既保证了对发展儿童知识和技能等外在目标的,又增加了游戏的基本要素,尤其是愉快的、参与的、自主的性质。教师应当避免极端功能主义的游戏方法,即假设游戏必须为其他非游戏的活动服务。不能为了游戏的外部利益而滥用游戏,游戏性取向的教学必须具备游戏的基本要素。游戏的教育益处提示人们,增加教学中的游戏机会可以增加幼儿深度学习的机会。教学的游戏性取向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

一、利用游戏方式与他人互动

第一,利用游戏方式与他人互动,包括幽默、笑话、模仿、谜语和儿歌、唱歌以及拍手游戏。教学是师幼双方的共同活动,游戏性的互动方式充满“游戏体验”,师幼双方都会获得自由感和自我实现感。

利用游戏方式互动,可以自然地由幼儿内在动机引发活动,表现出游戏主体对自己、对他人、对周边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平等对话”的精神。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展现教育智慧,以幽默感、热情、风趣等方式感染幼儿,更能打动幼儿,提升学习的游戏活力。

如在创编“机器人”动作时,幼儿只顾手上动作而忘记下肢动作时,教师就可用“原来我忘记打开机器人腿上的开关了”一句话巧妙提示幼儿。

二、使用游戏方法处理教学任务

第二,使用游戏方法处理教学任务。例如鼓励幼儿以灵活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使用材料和资源,或以游戏作为教学支架,借助游戏为幼儿提供全面、适宜的支持,提供与幼儿探索、学习、创造过程相匹配的方法与策略,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为了感知音乐旋律与节拍的快速变化,教师可以与幼儿玩“拍蚊子”的游戏,教师先当蚊子,幼儿准备拍蚊子,当演奏到游戏乐段,幼儿把双手打开,教师将手伸进幼儿两手之间,节拍快速变化时,幼儿合拢双手,教师将手迅速抽出;游戏后讨论容易出错的地方,共同分析原因;反复玩游戏熟悉音乐后,可逐步加大游戏难度,如教师退出,由幼儿两两互动游戏。

在 “拍蚊子”的游戏中,教师通过游戏支持幼儿感知音乐,在感知与发现、创造与表达、反思与评价过程中,不断推动幼儿自主表达与反思,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

三、为教学活动注入游戏精神

为教学活动注入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我生成、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精神,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其带来的高情绪投入是幼儿深度学习的根本动力所在。从喧闹、狂野到安静、专注的沉思都是游戏精神的外在表现。

如何判断幼儿是否发生了深度学习?教师应幼儿在教学中的状态,积极、投入的状态表明幼儿的学习正渐入佳境。

例如,体育运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运动中的挑战场景有意唤起幼儿的感官和情绪反应,常会给幼儿带来勇气、抗压力、刺激、兴奋的感受。

游戏精神使幼儿更加专注而投入,继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游戏情节,实现对身心的自我挑战。因此,此时教师就不能用“安静”或“守规矩”的标准去要求专注于体育游戏的幼儿。

-03-

多重形式的教学引发“高质量”游戏

游戏的质量与幼儿的深度学习息息相关,只有当游戏“富有成效”,游戏中产生了深度学习,才是“高质量”。

高质量游戏的特征有:游戏持续时间较长,幼儿参与度高,幼儿能通过相互协商解决问题,材料的使用富有创意,幼儿能够理性地寻求教师的支持等。

高质量游戏依赖教师的高质量教学,教师担负着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深度学习的责任。教学要努力促进、支持和深化幼儿的游戏经验,而不是以强制性的任务去打断幼儿的游戏。

如能将学习目标、课程目标与游戏活动整合,为幼儿提供游戏中探究和积极学习的机会,就能帮助幼儿达到更高的学习水平。

当然,教学支持幼儿游戏,并不局限于一两种方式。广义上说,由教师引发的幼儿学习,都可以称为教学,特别应该避免把教学等同于“上课”。游戏与教学深度融合依赖于不同形式的教师与家长参与,包括制定游戏计划、调整学习环境、集中的互动和直接教学。教师如何指导游戏,需要视情况而论。

一、制定游戏计划,增强计划意识

第一,制定游戏计划,增强计划意识。高水平的游戏需要教师“周密”的计划,这种“周密”并非通过成人主导的活动限制幼儿的游戏,而是依靠将学习标准、课程目标整合到游戏中去。游戏的计划是基于幼儿的需求,表现为灵活又有回应性。

想要提供有趣的、真实的又有目的性的游戏,需要教师熟悉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可能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仔细观察幼儿,并结合目标反思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想要实现学习目标与游戏整合,必须加强教师的计划意识,即教师应有意识、有能力辨别哪些目标可以在游戏中达成。聚焦于这些目标(亦即幼儿未来发展的可能),努力促进、支持和深化幼儿游戏经验,或有意识地为幼儿游戏提供特定材料或活动,或在适当时机有意识地向幼儿提问,而不是以强制性的任务打断幼儿的游戏。

二、调整学习环境,为幼儿学习提供载体

第二,调整学习环境,为幼儿学习提供载体。作为非参与者,当教师带着幼儿特定学习目标进入游戏情境时,可以通过控制学习环境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为推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教师必须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很敏感,并依此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通过限制环境确保幼儿接触相关的材料、获得相关的经验,从而增加幼儿达到学习目标的可能性;通过观察、评 估、调整学习环境的要素——物理环境、情感环境、资源、活动时间和组织方式等——以“高质量”的环境引发幼儿的探索。幼儿仍有选择权和主动权,但其所处环境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

教师通过提供相关的材料以及对于材料提出初步的使用建议等指导,可以保持游戏的许多基本要素。

例如,科学区中幼儿想要探索怎样能让冰块融化得更快些,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棉手套、放大镜、榔头、盆、温水、热水袋等多样的材料,也可以在冰中冻上一把钥匙,为破冰设置一个“开锁任务”。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游戏的过程,但教师通过情境的设定和材料的提供,也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动,引发了深度学习。

三、面临幼儿在游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是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可以组织集中讨论互动

第三,面临幼儿在游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是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可以组织集中讨论互动。

例如,幼儿在垒墙时发现墙体总是倒塌,教师可以鼓励多名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何倒塌?墙体太薄,积木太重,摆放不整齐……如何解决?加厚墙体,高处使用更轻更小的积木,对齐垒放,在墙体内部增加支撑角……积木建构的过程实质是探索物体稳定性的过程,虽然幼儿还无法用准确术语表达,但深度学习已实际发生。

互动讨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有利于幼儿高阶思维发展。

四、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即时影响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学习

第四,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即时影响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教师可以加入幼儿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提出“挑战”问题或发表评论,确保幼儿接触到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信息。

如在公交车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质疑“为什么坐车不需要买票?”或是“如果公交车座位不够坐怎么办?”教师通过“如果……怎么样”“有没有别的办法”等问题,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支架。

在不控制活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一个可行的下一步建议。直接教学最大的挑战在于应给予幼儿温和的支持,引导幼儿思考,而不是指挥幼儿执行命令。教师应对幼儿学习进行方向性的维护,推动学习走向深入。

本文来源于方晨瑶,陕西学前师范学报,2024年第2期《深度学习视野下幼儿游戏与教学关系的重省》。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