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这几件事非常重要(附: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幼小衔接|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这几件事非常重要(附: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

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

这几件事非常重要

距离大班小朋友进入小学生活只有四个多月了,幼升小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发展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不仅是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变了,作息时间、学习方式、心理状态等都会有变化。为了帮助孩子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今天的文章为大家梳理:

1.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之间的区别

2.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3.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区别

01

作息安排不同

幼儿园的孩子上学时间没有特别硬性规定。在幼儿园,孩子中午可以睡觉,午睡时间比较长,两个小时左右。

小学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普遍7:50之前学生必须到校,7:50-8:00课前准备,可以自己读会儿书,8:00准时上课。明确要求不能迟到,遵守学校的规定。

另外,小学的学习时间和幼儿园也不一样,每天早上要上四节课,每节课的时间是四十分钟,每个课间只能休息十分钟。而在幼儿园里,每天集体学习的时间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其他基本都是游戏、生活时间。

02

学习形式和内容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体验。幼儿园的课程是综合性的,将五大领域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的方式呈现给小朋友。

而小学有严格的课程标准,以知识学习为主,每节课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还有学完以后对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小学的课程以分科为主,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等,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

在幼儿园里,教师和小朋友们围一个大圈或半圆上课;而在小学的教室里,小朋友要坐在属于自己的课桌前上课。

03

学习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教师都会布置得美观、形象、可爱、富有童趣。可是小学就不一样了,小学的教室里有课本、黑板、桌椅、多媒体讲台等教学设施,具有规则感和秩序感。

如何有效帮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01

培养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幼小衔接,需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始,才能真正做到顺利衔接。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活自理

没有了保育员和老师的呵护,初入小学的孩子要有照顾自己的能力。

平日里,可以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尝试整理自己的物品等。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就要及时纠正,通过适当的奖赏与惩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餐桌习惯

餐桌不仅是孩子品尝美食和养成习惯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自主能力以及学习尊重他人的地方。

餐桌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就需要从餐桌开始。

3.睡眠习惯

为了确保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在进入小学之前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最终让孩子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4.时间管理

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大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阶段,一般留给孩子的午餐时间是30-40分钟,其中还包括打饭和收拾自己桌子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家要训练孩子在半小时内用餐完毕,逐渐适应小学节奏。

5.遵守规则

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规则意识,能按要求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则,那么进入小学往往就能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就能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6.做事认真

认真的学习态度,需要从认真的生活态度开始。我们需要在入学前就让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并想办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7.主动发言

尽可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争取展现自己的机会。

02

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 专注力

孩子玩时,做到不打扰,除非遇到可预知的危险。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拼插乐高、做科学实验、拼图、夹豆子、撕纸条等游戏,坚持半个小时以上,锻炼孩子专注力。刚开始孩子大约十来分钟就会放弃,这时需要成人的鼓励和具体方法上的示范,协助孩子感受到专注的成就感。

2. 学会倾听

平时家长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在您说话的时候他经常打断大人,要及时制止和引导。

首先树立家中规则,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才可以说;其次当必须要表达的时候,举手示意或者摇头示意;第三说话前,鼓励孩子短暂停顿整理一下语言再说;最后当孩子没有抢话时给予肯定和夸奖。

3.共情能力

拥有共情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交往,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他们能够别人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还能够促进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

4.同伴交往

孩子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将会逐渐发展出社会交往的能力,并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孩子结交的兴趣相投的朋友越多,接受到的正能量就会越多,心理能量场就越强大。

5.独立思考

培养思考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陌生环境或问题时,能更好地应对、解决。培养思考能力也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始于不好的思维习惯、思维陷阱和偏差。

教育部:

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应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由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三部分组成。

发展目标部分明确了与幼儿入学准备关系最密切的关键方面;具体表现部分提出了对幼儿实现入学准备的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明确了发展目标的价值,列举了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一些教育途径和方法。实施《幼儿园指导要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01

全面准备

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02

把握重点

入学准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等身心基本素质。

同时,应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

03

尊重规律

幼儿园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

最后,愿家园共同努力为幼儿

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保驾护航,

让孩子入学不再“焦虑”。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结构与要求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