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 || 陈钱林:家庭教育也应该是父亲的重要事业
父亲是一个需要职业精神的角色。天底下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学习和长期的准备,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也是如此。今日父亲节,我们请陈钱林校长分享他的家庭教育观,希望更多的父亲看后能有所启发,不再于家庭教育中缺位。
我18岁中师毕业,教了两届初中语文兼班主任,初识教育。再读大学时,接触到陈鹤琴先生记录、研究自己家儿子成长过程而终成一代教育家的事迹,激发我对家庭教育的浓厚兴趣。
我大学毕业回家乡瑞安市新华中学任教导主任,读小学二年级的外甥彬转学住到我家。外甥彬天资聪明,但不知怎么的,学习极不用功。当时我只有25岁,还没结婚,斗胆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这时,乡贤蔡笑晚先生育子故事已在坊间流传,坚定了我研究家庭教育的决心。等我家龙凤胎儿女出生时,初为人父的我义无反顾地以家庭教育为己任。
我觉得,父教的优势在于:◎看得远
家教要培育孩子的素养,到底什么是最核心的素养?我常想,我们应该把教育“拉长”,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整个人生串起来思考;应该把教育“拓宽”,从分数和特长之外的习惯、能力、情商、人格等角度思考。看得远了,我在家教中,就特别重视习惯、能力、情商及健全人格培育。
◎抓大放小
铅笔丢了,考试退步了,与同学闹矛盾了……家教免不了要这些琐碎事。但我认为,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江湖”,有的事,家长不应该过多地介入。比如说学习,我认同蔡笑晚先生“早教、立志、自学”思想,对志向与自学的大事抓得紧,而对考试、排名、比赛等小事就不在乎。在当前过于看重分数、特长的功利化大环境中,我孩子能拥有与众不同的轻松的童年,是我参与家教的成果。正如我女儿所说:“爸爸很少主动过问我的课业,却让我拥有难能可贵的自学能力;很少干涉我的选择,却让我学会努力去追寻梦想”。
◎刚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母教的柔性,也需要父教的刚性。父亲参与家教,父亲的刚性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记得儿子幼儿时有次到医院去打针,看到有位老人打针时紧皱眉头,回来后说“有什么好怕的,无非就是一点痛嘛,忍忍不就过去了?”受到我表扬。我两个孩子都从16岁开始就完全独立生活,待人处事很有主见,基本上不用我们做家长的操心,这与我从小引导他们独立自主是分不开的。
◎理性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好事的背后往往是坏事,得到的同时意味着失去,这儿多了意味着那儿少了。家教中有哲学思维,会更理性。我在《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专著中,总结了好与坏、得与失、多与少、主与次等家教的哲学观,都是实践中悟出的经验。有哲学观指导,做事就更理性。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过于竞争,家长内心很容易焦虑,焦虑了就容易不理性。父亲介入教育,多讨论些家教的事,会让家教显得更淡定。我外甥彬小学二年级成绩落后,慢慢地提高到中等,一直到读初中二年级,因参加小发明比赛获奖受到激励才变得勤奋起来,成绩开始拔尖。后来外甥彬成为上海交大的硕士。他的成长是我家庭教育引以自豪的成果。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如此漫长的转变过程中少不了让人恼火的事,但我几乎没有责备他,总是循循善诱。如果缺乏理性的呵护,就不会有如此大的转折。我家龙凤胎的家教,相对而言顺利得多,宏观上由我主导,具体大多是我爱人、我父母来引导,充分体现了刚柔相济,感性与理性互补。
2007年底,蔡笑晚先生赠我专著《我的事业是父亲》。蔡家六兄妹,出了五位博士、一位硕士;其中大儿子蔡天文现获世界统计学最高奖;二儿子蔡天武、小女儿蔡天西都是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蔡天武曾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蔡天西现为哈佛大学教授;尤其可喜的是,大孙女和大孙子刚从麻省理工大学本科毕业,一人获哈佛博士offer,一人获斯坦福博士offer。如此神奇的家庭教育的背后,是蔡先生极力倡导的父教。蔡笑晚先生说,“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这句话也许说得过重了些,但的确值得父亲们思考。
父教实践者蔡笑晚先生一家
我庆幸,我的事业也是父亲。之所以说“也”,首先,我“也”像蔡笑晚先生一样,是父教的实践者。第二,我除了家庭教育之外,还有份事业是学校教育。孩子俩出生时,我在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工作,曾有多次调政府部门的机会,我都断然放弃仕途,后来干脆回到学校。我发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道”的高位是相通的,这让我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也成为有一定思想高度的教育工作者。而学校教育的经验,又更好地促进我家庭教育思想的逐步成熟。
当然,父亲参与家教,并不是说整天与孩子在一起。教育,也并不是时间投入越多就越好。带孩子旅游,陪孩子写作业,也并非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如果父亲做好自己的事业,有意识地让孩子知晓父辈创业的酸甜苦辣,这本身也会给孩子精神激励。
但是,用心与否毕竟不一样。不管怎么忙,只要认同“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时间总归是可以挤的;真忙得不可开交,即使不在孩子身边,有时候多些电话沟通也会为家庭教育添彩。
作为父亲,最重要的是做好教育理念等宏观大方向的把握,理性分析孩子出现的问题,有意识地引领孩子形成强大的内心精神世界,如此才有可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父教最宝贵的地方。实际上,我投入家教的时间也并不多,毕竟有这么多工作。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家教的主导作用。
陈钱林和儿子陈杲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陈钱林说家教。陈钱林,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现任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浙江省政府第八届督学。悉心于家庭教育研究,曾在多家媒体开辟“陈钱林说家教”专栏,《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专著入选“2015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