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 | 鞋子大探秘
收录于话题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强调“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整个阶段,而小班自理能力的培养更能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小一班开展了一系列与“小鞋子”有关的活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孩子们和小鞋子的故事吧!
课程起源
孩子们午休起床后,总是能看到几个宝贝们坐着发呆,不穿鞋子,有一次小朋友们刚起床,正在穿鞋子。有几个声音出现吸引了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
老师,他的鞋子穿反了。
老师,是这样穿的吗?
老师,你看我穿对了吗?
发现问题:
分析与思考:
针对孩子们的一系列问题,老师和孩子们经过了一番讨论,比如鞋子到底该怎么穿呢?怎么穿才是对的呢?不同的鞋子的穿法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于是,产生了《鞋子大探秘》的活动,孩子们开启了此次课程之旅。
课程实录
鞋子大调查
为了让幼儿更加了解鞋子的种类以及知道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鞋子,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发放了一张调查表给小朋友们,邀请爸爸妈妈帮助小朋友们一起完成。
认识鞋子:绘本故事《鞋子我知道》
老师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了关于鞋子的绘本故事《鞋子的秘密》,通过绘本让孩子们了解关于鞋子的有趣故事。
通过绘本故事《鞋子的秘密》,幼儿知道了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但是鞋子各部位的名称对小朋友来说太过生涩难记,于是老师就把这些部位换成孩子们容易记住的名字,编成了小口诀。
小鞋子有大嘴巴、还有小舌头和小尾巴,张开鞋子的大嘴巴,
拉拉小舌头,小脚滑进鞋子里,
最后揪揪小尾巴,鞋子就穿好啦。
手脚一起帮忙才最好!
分析与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
试穿鞋子:《初试穿鞋子》
通过《鞋子我知道》的活动,大部分的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鞋子,也了解了鞋子要怎么穿,于是我们的尝试穿鞋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热情高涨地进行了试穿鞋子......
孩子们——试穿鞋子,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孩子们纷纷提出:为什么鞋子总穿反呢?
穿反鞋子大讨论
老师,怎么有的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
鞋子穿反会很不舒服的!
那小朋友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一起来观察正鞋、反鞋的不同吧!
观察鞋子
分析与思考:
“
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远比老师们的直观教学要来的有成效, 通过观察鞋子,讨论鞋子的正确配对,引发幼儿思考:怎样才不会把鞋子穿反,孩子们想出来各种解决方法,经过老师的一一实验,最后孩子们觉得,把鞋子放整齐,鞋子变成蝴蝶,就是穿反了,变成兔子就是穿对了,这个方法最好用。
穿鞋子比赛
掌握了这么多技能,我们开始了穿鞋子比赛!
分析与思考:
孩子的学习来源于一日生活环节中,当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不急于以教师的角度去“纠正”“完善”,而是选择幼儿容易接受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看一看、聊一聊、听一听、玩一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效办法,真正做到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整理小能手
我们可以怎么最快速的找到一双鞋子呢?鞋子整理游戏开始啦,孩子们两两配合认真观察起手里的鞋子特点,看看能通过什么方法快速的给鞋子找到好朋友。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加强了对鞋子认识,知道了正确的鞋子摆放方法,学会了如何整理鞋子,同时也增进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
巧手绘鞋子
在认识鞋子、我会穿鞋子、鞋子总穿反等活动结束后,我常常听到孩子会说“老师,我喜欢爱莎公主的鞋子”“老师我妈妈给我买了新鞋子”“老师,我的鞋子漂亮吗?”,于是我们通过了师幼讨论,设计了艺术活动《各种各样的鞋子》,通过本次艺术活动,让孩子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鞋子,设计自己喜欢的鞋子。
看!小小设计师们,正在认真地设计鞋子呢!
分析与思考: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长”。回归生活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起点也是终点。鞋子是人们的必需品,也可以化身为是孩子们童年时代最有魔力的玩具。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看鞋子、玩鞋子、穿鞋子的活动中,产生的观念碰撞,经历的师幼互动,作为教师始终支持着幼儿的各种“玩”。通过一系列鞋子的探究活动与游戏,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以及成长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和小鞋子的精彩故事吧!
来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升幼儿园
名师课堂|线上直播精品课(支持回看)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专栏合集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6)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5)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4)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3)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2)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1)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一)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