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 |面粉的故事
收录于话题
分享课程故事
共享教育智慧
“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开
…
幼教论坛ID号:YOUJIAOLUNTAN
小
麦
主题起源
区域活动时,孩子对“面宝你好”的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一:面宝就是面条呗。
辰辰:你吃过什么面呢?
一一:意大利面、臊子面、方便面,方便面弯弯曲曲的,像波浪一样。
豆豆:我吃过毛细牛肉面、浆水面,浆水面酸酸的,因为有酸汤,妈妈下到锅里的面条就像开花一样。
小宝:在幼儿园吃过阳光三合一,特别香,里边有西红柿鸡蛋酱、炸酱和臊子。
花生:我知道做炸酱需要一些食材,有肉、豆腐干还有菜,肉沫可以用绞肉机搞定。
糖果:饺子、包子也是面食,里边还有菜和肉。
辰辰:长长的面条是用面粉做成的,面粉是怎样变成面条的?
《指南》中提出:“既贴近孩子生活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追随兴趣,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起期待孩子们与面宝擦出的火花……
通过老师的观察,发现孩子对“我是从哪来的”“在哪买东西”“面宝你好”这三个话题很感兴趣,结合生成式探究性主题确定的九大原则,我们确定以上三个主题方向,针对这三个主题,我与孩子展开讨论、进行投票,经过投票“面宝你好”的票数为15人(47%),“超市买东西”为7人(22%),“我从哪里来”为10人(31%),大部分孩子对面宝感兴趣,因此确定“面宝你好”作为最终主题。
/////////
主题脉络
班级中的孩子,对面宝有着间接的经验,在生活中品尝过各种面食,但是这些美味面食是怎么来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产生了各种问题。
糖糖:美味的面条都是怎么做的,面条又是怎么来的?
花生:我知道做炸酱需要一些食材,有肉、豆腐干还有菜。
小宝:在幼儿园吃过阳光三合一,特别香,有西红柿鸡蛋酱、炸酱、臊子。
糖果:我知道饺子、包子也是面食,里边包着菜和肉。
辰辰:长长的面条是用面粉做成的,奶奶用擀面杖做出来的。
孩子们纷纷把已有经验和猜想表达出来,对于和“面宝”有关的事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孩子们的讨论,整理出的网络图如下:
活动一:小麦的故事
在孩子的世界里
每天都有很多故事在发生
或是因为一粒种子
或是因为一缕花香,
又或是一根羽毛
一碗面粉…...
麦穗像女孩子的麻花辫
麦穗像弯弯曲曲的弹簧
麦芒像针一样 摸起来扎扎的
小麦粒藏在这里呦
看一看
小麦圆圆的、胖胖的,中间还有一条线。
摸一摸
麦子摸起来硬硬的,抓一把放下的时候还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闻一闻
麦子闻起来有面粉的味道、还有馒头的味道,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面条了。
麦子怎样变成面粉
石头有大有小,我们可以用大石头来砸小麦。
教室里有小钉锤,用它也能砸碎麦子。
我家里有捣蒜的小木锤,用它可以捣碎麦子,变成面粉。
幼儿园里有石磨,石磨能磨麦子。
?
试一试
互相合作
比一比
凡凡:磨过的小麦有点扁。
花生:小麦的皮都被磨开了,有的小麦是合着的、有的是剥开的。
甜宝:麦粒很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用“捣麦器”把麦粒变成小颗粒。
我的发现:
孩子们经过三次磨小麦尝试,发现用石磨磨的麦子,摸起来比较光滑,而“捣麦器”捣出来的麦粒还是硬的,摸起来“格里格登的”。
《指南》中提到: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作为教师,在小麦变成“面粉”的环节为孩子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支持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结构特点,用自己的好奇心发现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导找问题的答案,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也相信孩子们通过体验,知道面粉来之不易,并懂得了珍惜粮食。“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
活动二:面粉筛网
孩子们用石磨成功磨出“面粉”后,非常开心,但发现“面粉”里还有小小的颗粒,这该怎么办呢?
我们用矿泉水瓶子做一个筛网,把面粉过滤下来。
用窗纱和纸芯筒可以制作一个过滤网,专门来过滤面粉。
用剪刀在纸上面戳很多洞,这样就可以筛下来面粉。
用布也可以过滤面粉。
玩具区里有一个小筛子,可以用它来筛面粉。
用针在瓶子上扎一些小孔,也可以过滤下来面粉。
筛网设计
剪刀扎孔
窗纱做筛网
纸杯做筛网
用针扎一些孔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制作筛网过程中,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操作并尝试进行“过滤”,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筛面粉的过程中,“面粉”会撒的到处都是。
筛网上的针孔有点小,“面粉”筛的又少又慢。
留在筛网上面的“大颗粒面粉”和筛出来的“面粉”混在一起了。
我们的筛网和纸杯没有粘连好,“面粉”都漏出来了。
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再次进行讨论,对筛网进行第二次精进和尝试,完美的解决了之前发现的问题。
给筛网上加个“坡道”,大颗粒的面粉就可以顺着“坡道”滑入容器里。
把面粉倒入瓶子里边,盖上盖子,左右摇晃,它就被筛出来啦。
加上小漏斗,再把瓶身上的针孔扎的大一些、多一些。
再次精进
比一比
来投票
最厉害的面粉筛网
《指南》中提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作为教师则充分尊重和支持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彻底成为课程的主人,参与投票使他们更有参与感,孩子们并没有因自己家庭制作的面粉筛网票数少而感到失望或生气,而是开心的接受投票结果,充分说明孩子参与的过程是快乐的,身心发展也是健康,与此同时敢于试错、认真专注、不怕困难、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活动三:种小麦
一颗小小的种子,
会发生无尽的变化,
对于这奥妙的过程孩子们感到很好奇,
知道了面粉原来是小麦变来的,
对小麦有了全面的认识,
提议想自己尝试种植小麦,
小麦都能种在哪里?
孩子们三五成群的讨论着:
小麦可以种在哪里?
小麦可以种在水田里。
把小麦种在大花盆里,放到班级门口种植区,我们还能照顾它。
小麦可以种在草地里,因为我觉得它和小草长得有点像。
小麦能种在菜地里,这样它才能很好的生长。
中国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曾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观念,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中尽情地看看、听听、摸摸、想想、做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渴望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让孩子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土培小麦
先来锄锄草
小铲子来松土 挖出一道道小沟壑
均匀的撒播小麦种子
哇 小麦苗长出来啦
/////////
孩子们发现:麦苗每天需要晒太阳、用爱去呵护它还要隔几天给它喝水,慢慢的小麦苗开始发芽、长出了三根叶片;麦苗的叶片绿油油、细细长长,像一根根针。
小木棍量一量
麦苗长得真快
通过探索小麦的种植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体验亲自照顾,感受生命生长的奇迹,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周围环境的情感。
水培小麦
泡发种子
5小时后种子就浸泡好啦
闻一闻
摸一摸
Q
我的发现:
程子沐:种子泡到水里后,我闻到了面粉的味道。
史辰徽:泡发后的种子摸起来软软的。
张毅杨:我发现有的种子发芽了,很小很小还绿绿的。
权妙佳:水都被种子“吸收”啦。
均匀铺在育苗盘上
毛巾吸干种子里的水
?
给种子喷喷水
挑出“生病”的种子
放到阴暗的环境中生长哦
就这样孩子们一天一天的照顾着
种子慢慢发芽
小麦长的快和手指一样高了
风儿一吹
小麦轻轻晃动
好像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往上窜
?
小麦的根摸起来凉凉的。
它像胡子、还像水母的触手,只不过短了一点。
小麦的根白白的,看起来像金针菇。
它长长的、像雨滴、还像线条。
小麦的根茎像大树的树根。
小麦有细细长长的根,像小蝌蚪的尾巴。
历经半个月之久,最高的小麦长到了12厘米,个个争先恐后的排好队,等待着我们去收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水培小麦用处大,孩子们通过收割、清洗、切段,与同伴合作榨出了青草汁,剩下的根茎孩子们又尝试制作麦芽糖。
拔掉根茎
清洗干净
像不像老爷爷的胡子
清洗
切段
搅拌
麦芽需要发酵十小时,大家都已经回家了,这可怎么办呢?有孩子提议想把麦芽带回家照顾,让家长参与课程,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过滤麦芽汁水
发酵十小时
不停搅拌
冒出好多泡泡
成功“挂旗”
麦芽糖还能拉丝
摸起来软软的
小麦含有较多的淀粉,在其发芽时,麦芽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所以通过培养麦芽、提取淀粉酶可以将其他淀粉作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果糖和麦芽糖的比甜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蔗糖则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麦芽糖需要冷的时候才能品尝出甜甜的味道。
活动四:面粉大变身
面粉能做哪些美食?
你最喜爱的面食有哪些?
最喜欢吃什么
蔬菜麻食?
摘菜 洗菜
食材丰富 营养均衡
青菜切段 榨汁
慢慢加水 和绿色面团
大拇指搓一搓
我搓的麻食最多
香喷喷的蔬菜麻食做好啦
孩子们天生都喜欢探索,感受各种食材的美味,释放爱玩的天性,动手制作美食有以下好处:
1.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2.让孩子知道劳动的意义,同时懂得爱惜粮食及感恩。
3.他们的食物选择范围会扩大,爱上各类美食。
4.增强孩子们的探索心理和好奇心,他们经常会好奇烹饪,以及食物从哪里来。
学习与发展
学习品质:在“面宝你好”主题课程开展中,孩子积极主动地观察小麦的生长变化,细心照顾小麦的过程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面粉筛网”活动中,孩子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通过收集、操作、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小麦的故事”“面粉从哪来、种植小苗”等活动中,孩子们认真观察与记录,了解麦子的结构,体现了幼儿认真专注、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
健康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面粉大变身”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摸、闻认识了面粉的特性和可塑性,亲自体验和面、揉面,知道蔬菜麻食的制作方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语言领域:《指南》中指出“孩子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结合孩子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一目标,整体活动有很开放、自由的空间,他们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同伴间讨论,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在“面粉筛网”活动中,迁移生活经验,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合作完成,在精进之后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社会领域:《纲要》中指出“捕捉教育契机,培养孩子对人、动植物的情感。”每天照顾小麦,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记录、讨论的方式完成活动,体会合作的快乐;同时,孩子每天都能带着一份责任和爱心精心照顾小麦,感受生命的奥秘及生长的奇迹。
科学领域:好奇好问是孩子年龄发展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喜欢刨根问底,在吃面条时对面条是从哪里来的话题很感兴趣。而《指南》中也明确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总结与反思
在面宝你好主题课程探究过程中,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持续观察,发现其生长变化。同时对观察现象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猜想,也能运用感知、操作、实验获取经验。通过咨询身边的人、查阅资料、调查等学习方式,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我们见证了孩子切实可见的成长,走进了不熟悉的小麦,了解它的特征,知道小麦变面粉的过程以及面粉和我们生活的联系,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爱惜粮食。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孩子获得新经验的支持者,丰富石磨、“捣麦器”有关的工具,同时作为孩子获取新兴趣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建立面粉与生活的联系,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充分尊重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到的,就应该教儿童去做,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最好的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无限欢乐!
策划 :LK.three
编辑 :LK.three班全体教师
审核 :保教部
特别鸣谢 :LK.three班全体家长
教育
不是把篮子装满
而是
把灯点亮
来源:雁塔橡树逸园幼儿园
课程故事 | 班本课程:哦!是木头
课程故事 |好“瓶”如潮?“瓶”你就行!
课程故事 |《与“鸽” 同行》
课程故事 |与“爱”相伴 与“影”同行
课程故事 |万物向阳处 小得盈满时
课程故事 |中班班本课程——生活记录里“奇怪的数字”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趣事之我见
课程故事 | “讨论、商量、计划、筹备”今年的六一,我们这样过
课程故事 | 蛋蛋的奇妙之旅
课程故事 | 嗨~小蝌蚪!
课程故事 | 核酸那些事儿
课程故事 | 幼小衔接:倾心共育,健康成长
课程故事 | 社区大探索
课程故事 | 班本课程:我的金鱼朋友
课程故事 | 不负春日,乐享食光
课程故事 | 美好“石”光
课程故事 | 玩转泡泡 探索奥秘
课程故事 | 探索从“蔗”开始
课程故事 | 《你好,幼儿园》
课程故事 | 最棒的我
课程故事|【体验日】今天我是幼儿园里的......
课程故事|“疫”起劳动 快乐成长
课程故事|有趣的纸
课程故事|诗会奇
课程故事|地球村之旅
课程故事|椅子乐翻天
课程故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课程故事|谷雨知时节--新泰市实验幼儿园24节气课程故事
课程故事|我的英雄,我的超级老爸!
课程故事|水宝宝旅行记
课程故事|齐心协力 一起向未来
课程故事|你好,家乡—安国
课程故事|你好,小壁虎
课程故事|棋娃故事集之游戏案例“运水?有意思!”
课程故事|探寻班本,邂逅故事
课程故事|小二班“蛋糕奇遇记” 食育坊生成课程
课程故事|你好,小乌龟
课程故事|春日阑珊,蝴蝶敲窗
课程故事|《名字的秘密》
课程故事|我的甜心时光
课程故事|“话”核酸检测的那些事儿
课程故事|二部中五班《你好,蘑菇菌》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5)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4)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3)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2)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1)
课程故事|课程故事大合集(一)
课程故事|庆元旦 迎新年主课程:“虎虎生威”(图文视频版)!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