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小班幼儿自己用勺子吃饭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小班进餐规则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小班进餐规则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孩子们健康的起点。为了保证这项集体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孩子们的进餐质量,老师们要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常规要求。

小班幼儿自己用勺子吃饭(小班进餐规则)

一、餐前组织

01

用律动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盥洗,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老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

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这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老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为了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中间可以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

当一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要定时更换,也可以用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02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活动的主要目的。

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天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

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

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01

规范好幼儿就餐时间和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

让幼儿逐步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小班幼儿是用勺子进餐,中大班是用筷子进餐,在小班主要是教给幼儿进餐各环节的方法和要求,如先在椅子上坐端正,一手扶碗一手拿调羹,饭往嘴巴喂时,下面要用碗接住掉下来的饭粒等等。到了中大班就是学习怎样使用筷子正确进餐。

02

规范幼儿端饭线路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行进,但还是免不了有因端饭引起的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窍门就是,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这不是对幼儿的限制,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03

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

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吃饭不说话是一种美德,有利于健康。所以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的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

老师对吃的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

老师们通过观察,会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在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食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些小孩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这时老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04

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

①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样子给大家看,让幼儿明白自己动手吃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

②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有的老师为了便于管理,把吃得特别慢的幼儿集中在一、二张桌子上督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老师试着把孩子们混搭在一起,这样,幼儿看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另外利用幼儿不服输的个性,平时吃饭时看哪组表现更好从而得到更多奖励,依靠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通过比赛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05

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家长对饮食往往特别关注,因此老师和保育员在分饭时,一定要做到统筹全局,公平对待。这里的公平不是说所有的孩子吃的一样多,而是要根据每位幼儿的饭量添加适量饭菜,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吃好。特别是胃口差的孩子,盛的饭不能太多,否则会使他养成剩饭的习惯。

反之则使幼儿从自己独立吃饭的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每位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功,幼儿进餐时,老师应注意到每个幼儿的进餐情况,包括速度和食量等。

不能催促幼儿,但要提醒他们时间,不能给幼儿养成偏食的习惯,不爱吃的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与个别幼儿的谈话不能影响其他幼儿,让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眼中。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己可以动手做哪些美食

幼儿要离火源远一点小班可以制作,汤圆餐具【面粉、碗,勺子,白糖】

以可以做一些水果拼盘什么的会合适一点

也可以给他一些小点心

让孩子自己设计摆盘的样子

开发他的想象能力

我会用勺子小班教案

当教授小班学生使用勺子时,可以设计一份教案。首先,介绍勺子的形状、材质和用途。然后,展示如何正确握持勺子,并进行示范。

接下来,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如用勺子搅拌水或米饭。还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用勺子传递物品。

最后,鼓励学生用勺子吃饭,提醒他们保持正确的用餐姿势。通过这样的教案,小班学生可以学会正确使用勺子,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园的小朋友到了大班,吃饭一直都是用勺子吗

这个问题我想说说规范。中班起孩子就应该使用筷子了。

《三至六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对儿童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明确,但他不是标准,是基本的一个指南和方向。这个里面明确建议,中班起幼儿可以使用筷子。

让中班的孩子使用筷子,只要过一段时间就能熟练,使用的过程中幼儿园可能会考虑以下问题:

1.万一戳到孩子会给幼儿园带来麻烦。

2.使用筷子比用勺子难,要给孩子们教,增加工作量。

3.很多家长不了解《指南》,从个人想当然的认为不能用筷子,如果用了家长会有意见。

其实,使用筷子好处很多:

1.增加孩子手部动作灵活性。这个最大的好处是手部灵活了,上小学对写字帮助很大。

2.筷子的使用是对我们文化的传承。

公办园对这些一般都会很认真的坚持,因为没有招生压力,更关注儿童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私立园有招生压力,更多迎合家长,教记忆性知识,怕出事。这也无可厚非,看家长需要什么了。

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班就开始用筷子,每天要清洗,在阳光下暴晒,在臭氧消毒柜消毒,非常常规的一件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