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朴拙斋书法转向

中华母亲节的由来和六个故事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西洋母亲节到来时,

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中华母亲节的由来。

中华母亲节的由来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母亲,设立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中华母亲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回顾中华民族历史,孟子的母亡是最突出的贤母形象。 “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成为孟母教育子女的典范,被誉为“母教一人”,至今仍流传懿范。 孟母可以作为中华母亲节形象的代表。

2007年12月13日,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举行。

为了展示母亲的伟大,弘扬传统孝道精神,会议提出《创建中华母亲节》倡议书,确定

阳历四月初二把孟母生孟子的日子定为中华母亲节

西方母亲节的由来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

1月8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莱娅(英语: Rhea,Cybele,希腊语:宙斯、波塞冬、哈德斯、特美、赫拉、赫斯提的母亲,因此被称为众神之母)表示敬意

到古罗马时,这些活动的规模变得更大,庆祝的盛况往往持续三天。

当然,古人对女神的崇拜不过是迷信,与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大不相同。

17世纪中叶,母亲节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定为母亲节。

这一天,外出的年轻人回家,给母亲带点小礼物。

1876年,美国正在悼念南北战争的死者。

安娜贾维斯夫人在礼拜堂上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讲述了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后,表达了祈祷。 “希望有一天在某个地方,有人能组织母亲节,纪念和赞扬美国和世界的母亲。

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将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命名为母亲节,并向总统发表宣言,呼吁政府官员在所有公共建筑物上悬挂国旗。

由于母亲节过于商业化,安娜贾维斯成立了母亲节国际协会,希望抗议活动持续到1948年去世为止,让母亲节回归单纯的赞美母亲节。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为中国内地民众所接受。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和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个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越来越普遍,开始接受母亲节的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一起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的感谢。

中华母亲节的提案

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有中国的味道。

中国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深厚的亲情,母亲节时给妈妈送花、蛋糕、亲手做的饭菜等礼物。

从小孝敬父母的中国孩子,想为妈妈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画画,让妈妈们开心地过节。

中国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母亲节,但近年来,很多学者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大家感受母爱,建议设立“中华母亲节”。

提倡之初,学者们对母亲节定在什么时候有很大的分歧。

从中华文化的深邃中,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母亲,大家也有人说这是岳母生孩子的日子。 有人说三迁孟母应该是生孩子的日子。 另外,也有人举出应该是“女娲圣母”的生日。 女娲和伏羲的存在就像西方的亚当和夏娃一样。

所以把“女皇圣诞节”这一天,也就是每年农历三月初十,确定为“中华母亲节”,是有一定的理由和意义的,一定会受到世界中华儿女的欢迎。

结果,很多人认为应该选择孟子生辰作为“中华母亲节”的节日。

理由是孟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孟母的事迹记载详尽,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流传了千年。 孟母三迁、孟母断机等至今仍有供大家瞻仰的遗迹; 孟子在中国的地位极高

孟母不仅是慈母,也是严师,教子懿范千秋。

此外,孟子的故乡,早在多年前就是孟子的生日——农历四月初二,就有纪念活动,现在有些地方也参加了。 因此,在国家法律法规出台之前,我们的“中华母亲节”在民间被视为农历四月初二。

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读者知道这一天,加入到弘扬中国文化、保存中国情结、庆祝自己国家母亲节的队伍中来。

中華母花——萱草花

萱草花是母爱的象征,是我国母亲的花。

有诗吟: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据堂前,不见萱草花。

—— 《游子诗》孟郊。

在我国以前,孩子出门很远的时候,家里人会种些萱草,鼓励母亲减少对即将出门的孩子的思念,放下对孩子的惋惜和担忧,快乐地在家等待孩子的归来。

给母亲的诗句

1、霜被芦花的眼泪打湿,白头不倚柴门。

—— 《思母》 2、十五彩衣年,承慈母前。

——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3、未见母苦儿,母不安。

—— 《劝孝歌》 4、万爱千恩百苦,疼我怎么认识父母? —— 《小儿语》 5、抱着帷子拜母河梁去,为看眼泪枯萎而烦恼。

—— 《别老母》 6、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 《岁末到家》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游子吟》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 《蓼莪》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 《劝孝歌》

六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母亲节到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以下六个关于母亲的传统文化故事。

如果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英雄。

母爱,伟大而平凡,如润物春雨,似拂面和风。

它无私而博大,不求回报。

一、孔母授学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因孔母曾在尼山祈祷才怀了孕,父母给孔子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母亲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鲁国的始祖,周公旦的长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孙子。

周文王姬姓,伯禽分封他的后代在颜邑做邑首,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成为颜氏,孔子的母亲就是鲁国颜氏之女——颜征在。

征在的父亲是饱学之士,在那个时代,同样能够让女儿识字识礼,可以见其开明。

父亲的直接传授,使征在不仅仅积累了丰厚的识见和学养,在教育和礼仪上也有很高的修养。

她把父亲家的全部书籍,都搬运到自己的新家,选三间房子的一间作书房,准备在孔丘满五岁的时候教他念书。

她先收了五个小孩子,在自己家教发蒙的书,得到每位学生家的学资,五斗小米和一担干柴,足以养活母子两人。

征在教孩子们习字、算数和唱歌三门功课,同时也教孩子们学习礼节和仪式。

孔丘不到六岁开始跟班学习,后来,征在又收了几个小学生,小孔丘成为他母亲的小帮手,以尽辅导微薄之力。

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不到十岁的小孔丘,已经学完全部发蒙功课,因他爱琢磨,肯用脑子想问题,记忆力出众,喜欢帮助别人,成为同窗学习的佼佼者。

有了孔母的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帮助别人学习的经历,对孔子以后办私学、兴教育,起到直接的影响。

正是有着这种母子情深的依存关系,才有了《礼记 檀弓》 里故事的发生:孔子在其十七岁时,其母颜征在仙逝,孔子坚持父母合葬,因母耻于野合之事,未曾告诉父墓所在,孔子为了打听父墓所在,

就想了个殡母于五父之衢的办法。

按常礼,殡当在寝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殡母于外,意在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怪而问之,孔子便可借机打听父墓之所在。

后来问于邹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亲葬于防,然后使父母得以合葬。

与孟母教子相比,孔母虽然少了些经典的范例,但是作为一个年轻守寡的女人,能够择良定居、亲临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一代圣人的身后,我们依然可以说,是因为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孟母三迁

《三字经》 里说:'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为了让孟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选择良好的环境,孟母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

三、徐母大义

三国时期,曹操为纳徐庶为己用,故挟持徐母写信将其召回,徐母不允,大骂曹操奸恶;拿起砚台,砸向曹操,曹操激怒,欲杀徐母,被谋士程昱劝止,他们用计假冒徐母字迹,写信将孝子徐庶骗回。

徐母见儿子被骗,责骂儿子不聪,自尽而死。

徐庶之母大义凛然,嫉恶如仇,千载之下,谁不为之动容!

四、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少年时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

一次在食用官府的腌鱼时,陶侃念起贫寒中的母亲,于是派人给母亲送去一罐腌制好的鱼。

不料陶母湛氏非但不受,还将陶罐封上退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陶侃见状十分愧疚。

就此一生严守母训,为官清正廉洁。

后朝廷对他委以重任,並封他为长沙郡公。

五、欧母画荻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4岁的时候,其父欧阳观去世。

家里非常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到了入学年龄,母亲满足他读书写字的愿望。

在冬天的夜里,将炉灰洒在雪地上,借着微亮的月光,用荻草杆当笔,在雪地上一笔一笔地教欧阳修写字、认字,并四处为他借书。

在母亲的教育帮助下,欧阳修得以博览群书,后来成为大学问家。

六、岳母刺字

南宋时候天下大乱,金兵在边境不断骚扰且准备向南攻打宋,察觉这一情况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兵以抗击金的侵犯。

在河南老家的岳飞听到这个消息便在第一时间内收拾好东西准备参军。

在临行前一晚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

祝全天下的母亲:健康快乐!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