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DNA比对技术被大规模应用于司法实践,为一系列重要案件的破案提供了重要证据。

如何进行DNA比对,为什么可靠,中国女新闻记者采访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刑事技术处警务技术二级主任李敏。

DNA比对怎么做?为什么可靠?

记者: DNA鉴定事务中的技术原理是? 可靠吗? 主要用于什么案件的侦查?

李敏: DNA是存在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由四种碱基a、t、g、c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人体中成对的常染色体,由于具有相同的长度和基因结构,生物学上称为“同源染色体”,其对应位置上的各种基因型称为等位基因。 同一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通过突然变异等形成不同的类型,具有多态性。

这些多态性是个人的身份证。

DNA技术在“身份识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其他物证鉴定中没有其中表达的生物学遗传信息。

目前,DNA鉴定技术在年代久远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以及大规模毁灭性案件中的身体起源认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随着DNA比对技术的突破,我国人口贩运案件大幅减少,2021年发生件数仅下降到20件左右,破案率达到95%以上。

另外,目前的DNA鉴定准确率相当高,其采样本身和技术手段非常严密科学,误差率极小。

记者:近年来,DNA技术大规模用于司法实践,实现了哪些“质”的突破?

李敏: 20世纪80年代中期,DNA指纹鉴定在英国首次应用于司法案件取证。 我国在2000年以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公安机关开始应用该技术进行案件侦查。 特别是2010年以后,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

DNA比对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各地司法实践。

近年来,DNA测序技术不仅检测准确率、灵敏度大幅提高,而且检测费用低,为公安机关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便利,目前一次检测成本几乎达到100元以下。

而且随着三代、四代测序技术的研发应用,未来新技术可能会读取更长的序列,不断弥补二代测序技术的不足。

记者:对相关物品的DNA检测,检测标准是什么? 有什么限制条件?

李敏: DNA可以与人的东西,比如衣服、手机、眼镜等进行比较采样。 可以说所有接触过身体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检查对象。

但是,其中有几个限制条件。 例如,样品的保存时间、负载的DNA物质的量、或者样品的保存湿度、温度条件直接影响物质的分解速度。 如果降解速度太快,残留量不足以达到检测标准,就无法进行比较。

总的来说,DNA采集没有量化标准,具体看样品的“质”和“量”。

记者:非直系亲属之间的DNA鉴定用的是什么技术? 适用于什么样的亲缘鉴定?

李敏:非直系亲属之间的鉴定情况比较复杂,DNA鉴定可以分为十几个类别。 例如,估价师的性别不同、亲缘相近、同胞或半同胞,其复杂性不同。

但应用现有的二代测序技术,即线粒体基因SNP测序技术,可以进行血缘和物品鉴定,技术上没有太大困难。

出典/中国婦人新聞

作者/中国妇女新闻全媒体记者徐阳晨

(編集/陳晛氷

審签/志飛監修/席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