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秘方,百日圆你妈妈梦”、“一次选择,一辈子幸福怀孕”、“不孕治疗,去XX医院! ……
不孕,是中国传统中一个有点禁忌的词,与电线杆上的老中医广告、无处不在的莆田系医院和洗脑循环的公交广告密不可分。
暂且不谈吐槽,在铺天盖地的小广告乱象背后,不孕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不孕不育的是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不采取避孕措施的,有规律的性生活尝试怀孕超过12个月后不能实现怀孕的,不孕。
通俗地说,就是不能怀孕,不能生孩子。
在中国,不孕的夫妇在增加。
据媒体报道,根据中国人口协会的调查,中国的不孕患者已经超过4000万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率从20年前的3%上升到近年的15%左右。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不孕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女性不孕发病率为2705.66例/每10万人。
在传统的中国,夫妻不能生育的话,往往会向女性扔生不了的锅。
但是不孕有可能是男性不育症,也有可能是男女双方都有问题。
2017年我国男性不孕发病率为879.32例/10万人,虽略好于女性,但不容乐观。
不孕的原因有很多。
发生概率较高的,女性有排卵障碍、输卵管损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男性有精索静脉曲张、感染、射精障碍、抗体对精子的攻击等。
孕育生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如果发现原因,也可以对症治疗。
然而,不幸的是,许多夫妇可能面临着找不到原因的情况。 在美国,每5组就有1组是“原因不明的不孕/不孕”,治疗非常困难。
流产和高龄生产,使怀孕更难
关于不孕增加的原因,有很多说法。
环境污染恶化、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
谁最容易被不孕这个“幽灵”牵扯进来呢? 在女性群体中,高龄实施人工流产的女性首当其冲。
一般来说,女性在20多岁时,每月有25%至30%的怀孕机会。
30岁开始生育能力下降,35岁以后下降加速。
到了40岁,怀孕的概率只有5%左右。
因此,35岁以上的怀孕妇女一般被称为高龄产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15年来,中国高龄产妇出生率上升明显。
35至49岁育龄妇女生育率从2003年的10.98上升到2015年的21.08。
这与近年来逐渐放宽的生育政策有关,也与不断推迟的生育年龄有关。
上海市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女性初育年龄推迟到29岁,高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
高龄孕妇不易受孕,主要是卵巢衰老、子宫功能减退所致,且年龄增长可能增加患其他妇产科疾病的几率,间接影响生育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总生育率的上升并没有导致高龄产妇生育率的上升。
事实上,我国总生育率持续下降,特别是高龄产妇与20-29岁育龄妇女生育率形成明显反差。
20-24岁育龄妇女生育率从122.67跃入54.96,可以说是惊人的下降。
2013年11月15日,郑州,河南省人类精子库,一名正在等待治疗的年轻人。
中国見
两性享受之余,不想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想要孩子的人很多,不小心怀上孩子的人也不少。
性学家李银河说,1989年的调查中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比例为15.5%,而2012年清华大学的数据为71%。
性知识的缺乏,使很多女性缺乏保护自己的意识。
意外怀孕后,面临的很可能是意外怀孕、人工流产或不孕。
我不知道电视剧里常见的桥段,也很熟悉。 女性在烦恼是要掉孩子还是要生孩子。 如果男性能负责的话还好,不然的女性就算做人流也可能不会同行。
一项8年的研究显示,有流产史的不孕患者在所有不孕患者中占25%。
可以看到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能力的伤害。
过去,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意外怀孕的青少年、未婚女性越来越多,我国人工流产数量一直居高不下。
2008年以后,虽然暂时减少了,但恢复到了2016年的964万人。
冰冷的数字后面,是964万受伤的子宫。
供不应求的人类辅助生殖机构
谁也不希望不孕的噩梦降临在自己身上,如果自己是那“万一”呢?
电线杆和中医当然是无稽之谈,百度搜索的莆田系医院也很可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才是体面的地方。
截至2016年底,此类医疗机构共有451家,但依然供不应求。
按卫健委设定的两类技术配置测算方法来看,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数量中,达标的省份不到四成,10个省市只满足一类测算方法、8个省份两类方法均不满足。
人们可能对试管婴儿更加熟悉,但其实,目前最为普遍的是夫精人工授精技术。
它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将精子输送到女性体内受孕。
供精人工授精技术与其相似,只不过供精的精子来源是第三方,而不是丈夫。
那人们常说的试管婴儿是哪类呢?
实际上它包含了三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简单来说,第一代试管婴儿是人们常规理解的、使卵子与精子在体外受精后,再将胚胎移植回子宫内。
第二代借助了显微操作完成这一过程。
第三代则主要针对有遗传风险的患者的胚胎进行检测,可以有效预防有遗传疾病患儿出生、提高人口质量。
2013年11月16日,郑州,河南省人类精子库,医生在为患者做人工受精手术。
/视觉中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苏仁特别强调,虽然俗称它们为一、二、三代,但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不可用优劣、先进与否进行评价”。
目前,第一和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较为常见。
但可提高生育质量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仍很“小众”,仅有9%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
举步维艰的精子和卵子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是不孕不育家庭的福音,但也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目前中国的法律范围内,不孕不育的夫妻想孕育自己的孩子必须提供精子、卵子和子宫,缺一不可。
如果男性缺精、女性无卵或者无法怀胎和分娩,即便有辅助生殖技术,也只能望洋兴叹。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人类精子库可以满足部分男性缺乏精子的问题。
截至2016年底,经批准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共有23家,遍及21个省市。
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10个省市内,竟寻不见一家正规人类精子库。
即便有人类精子库,很有可能也是“一精难求”。
以上海市精子库为例,近年来其捐精者的精子合格率持续走低,2013年时还有40%,次年跌至35%,到了2017年仅有25%合格。
不过,精子库捐精合格率低下,并不意味着中国男性不行。
因为从液化时间、精液量、密度、存活率、运动状态和形态等多方面来看,精子库中对精液的要求都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人类合格精液标准。
要求高,可过关的精子自然就少了。
但需要警惕的是,人类男性的精液质量可能真的在下滑。
世卫组织对合格精液的认定标准可以侧面印证这一现象。
在其出版的《人类精液处理和检验实验室手册》 中,对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要求从第一版的6000万降至第五版的1500万。
精子有了,卵子呢?
遗憾的是,暂时无解。
中国目前尚无真正的卵子库。
既没有针对卵子库的相应法规,也没有经卫生部正式批准建立的任何卵子库。
那么冷冻自己的卵子是可行的吗?办法有是有,只是条件严苛。
比如患有恶性肿瘤的妇女在放疗和化疗前,可以冻卵;或者患有不孕症的女性在取出卵子当日,男方不能及时提供精子的,需要将卵子冻起来短期保存,但很快就会用掉。
那借助他人的卵子呢?很抱歉,机会渺茫。
首先是只能接受捐赠,购买卵子是明令禁止的。
但赠卵者也“仅限于接受人类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取出卵子的妇女”。
换言之,只有一位在做试管婴儿的妇女在相关手术后还有多余的卵子,且她愿意捐赠,才能获得她的卵子。
可等到这样一颗小小的卵子,最长的要等上10年。
比卵子更糟糕的是子宫出问题。
在治疗难有成效的前提下,有人会转向寻求代孕。
但目前代孕在中国仍属于法外之地,涉及到的法律、伦理问题更为严峻。
求子心切而又走投无路的家庭,与由卵子和代孕困境衍生出的地下产业、非法交易,相生相伴,紧密相联,屡禁不止。
谁能想到,如今不想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想生的人,却怀不上了。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网易新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孟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