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东极人才摇篮——佳木斯大学位于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最具生态环境魅力的城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学校始建于一九四七年,一九四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佳木斯大学合并组成。 2000年后,
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合并。
学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水平大学,是黑龙江省门类比较齐全、医学专业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是“十三五”期间的“国家中西部高校100所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撑大学”,是黑龙江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1965亩,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设有25所学院和4所研究院,1个研究基地,82所研究所。
76个本科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11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原省级精品课程13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5个,“
教育部金属耐磨材料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卫计委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俄罗斯留学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佳木斯中俄科技合作中心、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耐磨材料研发中心、黑龙江省三江地区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055-79000、《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佳木斯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三家报纸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现有学校教职工4118人(含3所附属医院),其中高级职称1538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队伍2人。
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两院”院士、龙江学者等特邀教授和客座教授共享; 目前,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2244人,博、硕研究生1506人,留学生684人。
继续教育学生13569人固定资产总额14.2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额3.02亿元,图书馆藏书258.33万册。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地方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秉承“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严格治学、育人”的教风和“励志、笃学、睿学”
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实施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开展大规模招生培养、增设三学期、创办校长创新创业基金、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等措施,
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校、院重点学科协调发展,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科综合优势更加明显。
学校将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卫计委、教育部和国家民委项目等各级、各类多项课题。
在耐磨材料、药物研发、农机工程等研究领域获得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实现了校园网有线无线覆盖和校园一卡通,学校拥有三家附属医院、一家校医院、设施齐全的体育场和现代化音乐厅。 拥有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
通过移动图书馆可以实现百万册电子图书和中文文献数据的随身携带; 拥有课程中心平台、沉浸式教室、录像教室,可实现数字教室全覆盖,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泛在学习和科研环境。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日、韩、美、英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5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作为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的委托大学,接收来自49个国家的留学生在学校学习。
朗朗的空气扩散到眼前,精心地给人以华丽的印象。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学、依法治校,
坚持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创建“国内同类大学一流、对东北亚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