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指出,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构建融合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守正创新”,蓬勃发展,国务院颁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就彰显了其重要性。

阜阳市医药科技工程学校:“五环”三进”为中药制药专业发展赋能

通过对阜阳地区中药制药行业的调查研究,发现中专以下人员比例较大,企业员工专业素质总体较低,制约了中药制药行业的发展。

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满足企业和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已成为当前中药制药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阜阳市医药科技工程学校作为医药类中职特色学校,充分依托太和“医药高地”新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教育特色,助力本土经济。

中药制药专业积极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结合本专业实际,稳步推进“三进”办学。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狠抓“三进”,增强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品格,强化技能,展示职业精神,锻炼职业能力,为学生优质就业、成功创业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帮助学校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培养模式更加科学,教育效果更加显著,学校质量更加优秀,教育品牌更加美丽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通过校企对接、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实现企业技能人才更加丰富、人才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效益更加提升。

一、实施“奥运”领导学,打造质量课堂

“品能”即“品格修身、技行天下”。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该校中药制药专业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奥运”指导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开设“质量”课堂,即“质量”、塑料、展品、质量提升、质量提升、质量提升

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下一步实习就业“练内功”。

质量班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整个课堂科学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设计兴趣课、游戏课、活动课、实操课,强调德能,强调知行合一。

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在“对话”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在“体验”中感悟,在“合作”中共同前进,在“点击”中感悟,在“实操”中增长能量,“激励”

二、推进“三进”模式,促进校企融合

该校充分依托太和“医药高地”新优势,积极推进“企业进校园、师傅进课堂、学生进单位”的“三进”办学模式,稳步推进校企合作、产学融合。

学校积极与安徽悦康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安徽华源药业集团、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特尔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10余家制药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师傅进教室

邀请安徽别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教师黄正义、安徽悦康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教师郑发银、安徽硒瑞恩生物医药培训中心教授黄震等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授课,缩短传统教学与实际操作的间隔,

使教学过程更加实用、可操作,让学生在不出“校”的情况下进入社会,进入企业后才能学到的专业技能。

学校还邀请知名企业家陶贤林来校讲课,对中药制药专业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中药制药专业学生在安徽贝克药业实习

企业师德教育主要围绕制药企业对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求展开。

培训计划由企业师傅和学校一起论证和编制。

在实际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和指导下,识别中药饮片,操作中药加工设备,练习中药炮制技能,进行中药制剂分析,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实习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该校高度重视中药制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每年组织中药制药专业学生深入北京悦康、安徽别克、安徽华源、杭州泰尔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知名制药企业顶岗实习。

实习中学生学习更多、更直接、更现实的中药制药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加强和提高基础理论、专业技能。

针对本专业的实际,学校制定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把“三个确保”和实习工作“六会”贯穿于学生实习工作的全过程。

学校安排实习工作,坚持“三个确保”原则,“确保实习企业由学校自行选定; 确保实习生由驻厂教师和企业共同管理;确保学生实习报酬直接由企业打入学生本人工资卡”。

召开“家长宣讲会、实习欢送会、实习周会、实习月会、返校开欢迎会和表彰会”的“六个会”。

编写“三份材料”即“实习护生告书、实习手册、驻厂教师工作日志”,落实安全管理。

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信息通报等安全制度落实到位。

完善校企共同承担实习指导、校企合作的学生实习过程管理,确保实习安全、规范、有序、优质。

三、完善保障制度,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中药制药专业建设,坚持以“质量教育”、“三进制”引领本专业发展,成立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中药制药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和指导委员会。

加强对中药制药专业的指导和指导。

认真研究制定“质量”课堂、“三进”办学模式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制定并贯彻执行《“品能”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品能”课堂教学评价规范》、《“三进”办学模式实施方案》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用管理制度、中药制药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

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确保校企合作流程顺畅有序、高效运转。

学校建立了符合中药制药专业教学需要的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加工、中药制剂等实训室和对口长期稳定的安徽悦康、华源、贝克药业、特尔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岗位相对充足

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学校制订中药制药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派遣本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聘请医药企业专家为学校的校外学科带头人或兼职教师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充实和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专业建设有成果,就业质量有提升

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锻炼了技能,增长了本领,获得了厚酬,赢得企业、家长、学校一致好评。

本专业学生实现了广泛就业与优质就业。

2018届中药制药专业毕业生张雨晨现就职于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担任车间小组长一职,月薪6500元以上。

16级中药制药专业学生获得企业优秀实习生表彰

通过品能“五环”导学、“三进”模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药制药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有天津市职教集团、安徽铜陵智通职业技术学校等兄弟学校来我校参观交流学习。

本专业的先进办学事迹在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通过企业实践、实习表彰等形式,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产教融合不断加深,“三进”模式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悦康、贝克、华源、泰尔茂等合作企业每年从我校招进一大批中药制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了他们对用工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优化了企业的人才结构,相对弥补了员工在学历上的短板,储备企业发展的骨干中坚力量,

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质量效益逐年增加,发展质量连年上升。

中药制药专业发展还需要不断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打破、变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一步优化品能“五环”教学模式、“三进”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深度合作的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

持续推进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