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青岛本科综合类公务211 985双一流

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突出、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的教训是“海纳百川,取而代之”。

学校始建于1924年,先后创办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

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设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浮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400多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

有19所学院和1个基础教育中心。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300多人,其中本科生15000多人,硕士研究生10400多人,博士研究生1900多人。

教职工3678人,其中专任教师1814人,博士生导师443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9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著名作家王蒙任学校顾问、文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聘任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知名物理学家钱致榕聘任学校顾问、特邀讲座教授、行远书院院长。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著名作家被聘为学校的“在校作家”。

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把培养国家海洋事业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作为特殊使命。

学校遵循“通为体、专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条件有限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中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的75名科学家中有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教学和科学考察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空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5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天使1”号科考交通补给船。

近岸、近海至深海、极地辐射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

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验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两个功能实验室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六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环境学和生态学、药理学和毒理学9个学科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前1%。

“十二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70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9项、人文社科奖励68项。

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论文22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586项,获得专利1245项发明授权,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4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30年,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结构比较合理、学科领域覆盖的师资队伍。

教职工3678人,其中专任教师1814人,博士生导师443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9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

著名作家王蒙任学校顾问、文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聘任学校顾问、海洋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际知名物理学家钱致榕聘任学校顾问、特邀讲座教授、行远书院院长。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著名作家被聘为学校的“在校作家”。

学科評価

海洋科学a

水産a

生物学b

环境科学与工程b

食品科学与工程b

薬学b

経済学b応用

法学者b

外国語文学b

生態学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水利工事b

软件工程b

工商管理b

数学c

地理学c

大気科学c

農林経済管理c

公共管理c

政治学c

中国語文学c

化学c

材料科学与工程c

信息与通信工程C

化学工程与技术C

物理学C-

地质学C-

光学工程C-

控制科学与工程C-

土木工程C-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