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査】

成绩是否正态分布 不只是看一条曲线

光明日報記者楊颯周世祥

期末,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师花阳带的《内燃机原理》课结束了。

输入学生成绩后,系统自动生成学生成绩分布图,“这次得分不是严格的正态分布,但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有点偏高”,花阳说。

此前,中南大学老师吴嘉被学校教务提醒学生成绩应服从正态分布,引起了学生和老师的广泛讨论。

据了解,吴嘉课程参考人数为153人,期末最后成绩为90-100分,占70%以上,几乎没有低分,其中,平时成绩均在95分以上。

在大学考核时发现成绩分布异常,督促教师进行讨论确认。

吴嘉认为:“试卷很好,我不能给低分。”

成绩对学生至关重要,成绩积分与保研、留学、就业、获得奖学金密切相关,在学生成绩正态分布曲线下是每个学生未来的命运,也充满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张力。

正态分布:既定规则下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

正态分布是统计学上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布曲线呈钟形,两端低,中间高。

高中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是指班级学生成绩占中间成绩的大部分,呈现出极端高和极端低两者都很少的分布。

调查显示,如《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实施办法》所要求的,“某教学组课程评价成绩一般呈正态分布,容易选拔,认识落后。 其中,‘a’或90分以上者一般在20%以下。

文件称,这是为了避免评分标准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泛,教师希望用客观尺度来评定学生的各项成绩。

看考试分数新华社发

实际上,学生对学校的成绩规定不太了解。 记者分别采访了普通高中和双一流高中的学生,他们大多表示“可能有政策,但具体不太清楚”。

北京大学研究生刘清说,如果85分以上优秀,“一般都得84分,大家心里都觉得被‘正规’了。”

财经大学四年级学生吴海说:“如果有出国等诉求,也有老师在分数上并不特别上算。”

蒙先生在担任助教期间,曾协助导师在教务系统中注册学生成绩。 她说,老师知道优秀率有限制,会事先注意成绩分布。 “规则已经确定,一般情况下评分时会根据要求调整比例,而不是等成绩没有录入系统后再修改。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祁进玉也表示,学校有期末成绩正态分布的要求。 “我掌握的是本科生学科的基础课,在评价方式上,课程的表现和展示等环节占三分之二,期末的大作业占三分之一。

但是,最终成绩是按每个项目严格评分,而不是调整分数。

“我不认为‘得高分’合理,但如果平时学习的学生和不努力的学生最后分数相同,实际上会打击学习热情。

所以从人的基本能力来看,应该是基本正规的,至少应该是‘两头小,中间大’。

花阳认为,如果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所教课程的重点难点,评分标准将设计得更合理。 “例如,给难题打分不能太高。 否则,即使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也会被分为成绩低的部分。 还是教师要综合考虑。

分数膨胀:现在优秀学生的比例确实在上升

文月想起,大学一、二年级没有“正态分布”政策时,“水课”老师以非常高的优秀率吸引学生。

花阳也说,在一些基础的大课程中,选课的人数很多的话,学生们会问哪个老师有很高的分数,如果课程通过比较容易的话,会选谁的课,而不是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求正态分布,实际上是要求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体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

我们假设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互不模仿,教师设定教学内容,设定目标让学生的平均分达到80分,从统计学上来说成绩应该是80分的期望值呈正态分布。

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崇茹分析。

进入考场送新华社

刘崇茹强调,从教务部门的角度来看,正态分布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教师的要求。

“有些老师可能评分不认真,现在要求教师填写《学情分析》或《试卷情况分析表》。 教师自我评价、平均分、合格率是多少、题型、教学内容相对难还是简单、为什么达不到教学目标等、

但是,没有规定在系统中提交成绩时只有正态分布可以提交。

刘崇茹说:“我认为,偏离太多,可能反映出教师教的内容明显困难或简单,很好地说明教师‘因材施教’。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教授的研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2004年从反对分数膨胀的立场出发,开始限制a类分数的比例。

但是,10年后,该校发现设置限制有负面影响,于是更改了这个。

到2020年,该校再次进行调查,发现分数会有新的上升,但该校没有进一步限制优秀比例的规定。

“分数膨胀是必然现象,现在优秀学生的比例确实比以前多得多,也有很多人为了希望自己更优秀而努力。

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发达的网络资源、便利的国际交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过去无法比拟的机会,当然学生比过去优越得多,而且也有很多优秀的机会。

郭英剑说:“我认为不应该特意‘控制’成绩区分度。

学生成绩的划分度应该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控制”的。

这样对学生才公平。

曲线背后:接受一流的教育,而不是只专注于分数的高低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顾晋伟表示,从本科到博士,他从来不在乎成绩是否受“正态分布”的调整,“所有学生都是独特的人,不应该完全用统计学数字来管理。

郭英剑认为,要求成绩正态分布,看似是为了防止教师随意打分、学生分数膨胀,但实际上对教师来说,至少是剥夺了他们判断原有成绩、赋予学生的权利。

对学生来说则是剥夺了部分学生有可能获得优秀的权益或者机会。

在正态分布曲线背后,除了教师对学生分数的考量,更指向如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权威的、高质量的评价。

“我们也在做教学评价,但确实比较难,因为很难给出客观的标准。

不同学生有不同态度,有的学生觉得风趣、给分高就是好课,并不一定传达了多少有效知识。

并且教学评价也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刘崇茹坦言,“所以‘正态分布’其实也是考核教师的一个指标,毕竟它有数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作支撑,可以评估教师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所出试卷难度是否适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如果完全不要求,教师‘想教什么教什么’,不管学生‘学懂学不懂’,就更难评价教师是‘放水’还是认真讲课。

花阳认为,“评价标准无论如何定,一定应以学生为中心,落脚点也应该回到学生,而且需要兼顾各个方面。

郭英剑更加强调对学生和教师的信任,“相信教师具有判定学生是否优秀的判断力,相信教师不会滥用这样的权力。

也应该相信学生,相信优秀的学生并非都会做出仅为了成绩而去选择课程。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更好地教育学生:从一所好大学接受一流的教育而不是专注于分数之高低,才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才有益于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

”郭英剑最后说。

《光明日报》

来源: 光明网-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