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松山湖畔,拥有独特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这里的学生技艺娴熟,走向“世界工厂”生产、创新第一线,为东莞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是东莞市唯一的公立高等职业技术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

东职院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广东省第三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校以来,学校以“创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以“服务学生成长、支持东莞制造”为办学理念,确立了“政校行政企业协同、产服一体”的办学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创立三年就能成为万人大学。

四年成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建设单位,七年成为省一流高职院校创建建设单位,十年被评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谱写了东莞公办高职发展的新篇章。

组建切合实际的“专业小组”

实现办学“离不开当地”

专业结构是职业院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只有更加满足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专业人才才有持续的生命力,毕业的学生有独特的竞争力。

东职院精通这个道理。

建校以来,学校以培养区域、行业性技术技能人才为主,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零星企业的实用人才需求,

不断开展以“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凝聚专业特色、建设双高专业群”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工作; 结合珠三角产业发展趋势,集聚优势资源办好珠三角地区支柱产业所需专业团队,逐步实现“离不开本地”的办学目标。

为了增强专业与当地产业的整合性,学校不断健全专业供需预警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制冷专业暂停招生3年。 增设护理、助产、药学、康复技术等专业,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

同时,着力打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建设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等3个省名牌专业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等6个一流学校建设专业群,专业群建设开创新局面。

目前,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等15个二级教育系,已完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10个专业群布局,开设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等46个专业。

校企融合、产教融合已在东职院形成鲜明特色。

东职院先后成立6个教育联盟、1个东莞职业教育产学研创联盟、

建设1个校企合作培养专家库、4个示范性教育基地、5个校办工厂、6个就业创业人才培养基地、4个技术研发中心、1个咨询中心、1个评估中心及3个信息共享平台。

同时,学校将与高端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跨专业特色产业学院、建筑学院、大朗毛织服装产业学院、岭南园林学院,进行服务企业创新升级。

产教融合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能力。

通过职业教育联盟、特色产业学院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校企共建共享平台,企业在人力资源、专项资金、设备设施等方面不断加强投资,提供校内实践教学设备4247.63万元。

比2019年的505万元增长741.11%; 产学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技术服务费611.86万元,比2019年增长4.07%。

增强教师综合实力

全力以赴“立德树人”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有特色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工作室聘请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国军担任领队,两年来共吸引22名教师和专业本科学生参加,团队成员排满。 正在开展12个横向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4项立项、技艺能手项目2项,师生共发布SCI论文7篇,专利发明3项和实用新专利18项,新发布PCT国际专利2项和国家发明专利12项; 国家标准实施2件,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件……

这是东职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缩影。

坚持“引培结合、理实结合、育训结合”的原则,学校构建了“一中心三平台”教师能力提升体系。 即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校本培训平台、专项培训平台、自主培训平台。

学校通过实施师德建设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教师能力建设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和教师培养工程国际化工程等“五大举措”,实现了师资队伍结构和能力的“四个提升”

即学历结构提升、职位结构提升、双师结构提升、国际化能力提升,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性强、结合性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全校现有博士研究生53名,占专任教师的9.46%,博士比例在全省高等院校中排名第九,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81.62%,远高于全国示范学校平均数的65.69%。 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5.51%,

与全国示范校平均36.89%持平的学校有教师素质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09%,高于全国示范校的平均水平。

拥有省级创新团队2个,南粤优秀教师4名,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4名,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2名,广东省技术能手2名。

教师发展中心是学校师资建设的一大亮点。

该中心以“激发潜能、促进发展、追求卓越”为宗旨,以支持、促进教师发展为主线,分级组织开展各类教师培训,如教育研讨会、信息化教育研讨会、定制化培训等,实现高效

2019-2000年,教师发展中心主办或赞助的培训累计进行了19次,累计参加2000人。

2020年第五届广东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育竞赛中,东职院教师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造就了省级教育能手。

学校“服务力”显现

学生“竞争力”提高

针对区域3C行业智能制造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由该校科研所牵头组建的智能终端产品测试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丰硕:与广东松庆合作开发六轴工业机器人、

带来了近800万美元的经济利益。与广东汇兴精工制造合作开发了3C柔性专用票务线,产生了近1000万的经济利益。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为企业输送了装备、技术,也为企业输送了人才。

“企业对此表示赞赏。

得益于学校精准办学的思路,东职院不断开拓创新,办学取得明显成效,对区域发展的“服务力”显现,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增强。

多措并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从就业区域看,该校2016~2019年就业的毕业生中,绝大多数都在广东就业,为大湾区建设贡献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

德技双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该校积极开展与区域内行业、企业和园区合作,协同推动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

毕业生主要在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就业,这适应了东莞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为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

在技术服务能力方面,2018-2020年该校技术服务到款额逐年递增。

近三年,教师市厅级以上课题立项数为216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数授权达229项,发明专利授权达17项,软件著作权授权93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24项。

据了解,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稳步提高。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85%,近四届毕业生的月收入呈上升趋势,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6届的68%增加到2019届的74%,且持续高于全国高职。

用人单位对2020届毕业生表示满意的比例高达98.63%,学校毕业生在主要就业领域有着良好口碑。

相关链接:2021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

【统筹】王慧

【记者】林群贤

【图片】学校供图

【作者】 林群贤

教育莞家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