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玩百城对联,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出句和对句,但有些出句明显违背了对联的格律要求。
笔者拿出对联的教材一起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笔者前一篇文章谈到了律诗中对合战联的要求,各联上下句要求节奏相同、结构相同、词类相同、词类相同、平仄相对,这一要求同样适用于联。
这次,我谈到了平仄的配置法则。
1 )七言内平仄布局
对联一般有上下两句,统称“一联”,第一句一般称为“上句”、“出句”或“上联”,第二句称为“下句”、“对句”或“下联”。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仄声; 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是平声。
上下联之间的平仄是对战关系,请牢牢记住。
上联只有一句话时,整句话的平仄格律要求如下,而对句的平仄则相反。
一言:仄仄
祸从口出
二言三言、平仄、平仄
四言目:平平平仄
仄仄为平仄,平仄为平仄
仄仄平仄平仄
平仄为平仄,仄为平仄
一至七个字的上联平仄,必须符合接近体格的律诗规律,运用“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原理时,即考虑不能孤平、三平尾、三仄尾。
2 )八言以上文末字平仄要求
对联的上联不只是一个句子,如有一个句子以上,甚至有三四个短句子,则上联各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配置规则如下,而对句则相反。
上联有“仄春风送暖”之说。
上联有两个句子。 最后一个字是“平,仄紫燕穿帘,春风送暖。
上联有三个句子。 末尾的字是“平、平、仄柳线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
上联有四个句子。 最后一个字是“仄、平、平、仄荷塘小径,柳丝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
加上“仄、仄、平、平、仄堤边游,荷塘小路、柳线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五句。
上联有六句,末尾字“平、仄仄、仄仄、平、平、仄赏景佳人,堤边游,荷塘小径,柳线轻垂,紫燕穿帘,春风送暖”
六句以上文末字的平仄由此类推。
3)例
各边文者【上连句脚仄,下连句脚倒】
【四言】
风梳碧柳,平仄平仄
雪印红梅仄平平凡凡
【五言】
月斜诗梦瘦中平平仄
风散在花香中仄平
【五言两语】
下雾沉云的梦仄平平仄
煙波洞庭平仄平仄平
【六言】
风展红旗在画中如仄平平仄
春天来了,绿水如青平平仄
【七言】
荷花和尚画仄平仄
書臨漢帖翰林書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七言又一体】
满堂鲜花在三千宾客中醉于平中仄平仄
一剣霜寒十四州中仄平仄平
从一到七的词看对联,上下文的平仄和格律诗的平仄是一致的。
所以,我们也要遵守“一三五不问,二四六分明”的规律,保证不会出现三平尾、三仄尾、孤平。
每边的二文者【上联两个小字的文脚是平的,仄的,下联的文脚是反的】
【前四/后七,第一体】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中仄平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中平仄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四言的前一句以‘平平、仄仄’结尾,而后面另起的一句可以用‘平平、仄仄’来开头,两句之间不需要再遵守‘平平之后必须是仄仄,仄仄之后必须是平平’的规律,因为,这个规律是一句之内的规律,
这里的上联和下联各有两句,就可以随意按照‘双音节为一个单位’来调整了。
【前四/后七,又一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仄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仄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中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和上面相反的是,四言的前一句以平平、仄仄’结尾,而后面另起的一句可以用‘仄仄、平平’来开头,和上面是一个意思,可以随意调整后面一句开头的平仄,但是必须遵守‘双音节为一个单位‘的规律来调整。
另外,这种以三言、四言开头的句子中,其格律可以孤平。
这是因为三言、四言的句子不是主句,因此其要求可以放宽。
【前七/后四,第一体】
上联: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前七/后四,又一体】
上联:中平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下联:中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注意:这两种形式的对联,每一联分为两句,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句是主句,因此,虽然是四言句,但也不能出现孤平。
前面一句如果是五言或五言以上的句子,也不能出现孤平。
另外,每联之间连接的时候,可以是平平连接着平平,也可以是平平连接着仄仄,而且,由于一三五不论的要求,每一联的第二句的第一字还可以在不出现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的前提下,进行变化。
强调上下句的连接方式,其实是为了以后大家自创词牌时确定平仄的格律而打基础的,词牌的创作既可以根据格律诗要求进行变化,还可以根据马蹄韵来进行调整,其中的微妙之处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大家记得这种方式是允许的就可以了,以后自度词牌的时候也能有规律的去创作,不至于被人笑话不懂格律。
【前五/后六,第一体】
上: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前五/后六,又一体】
上: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注意:仔细揣摩,你会发现五言及以上的句子,都是要遵守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的。
同样的,五言和六言两句连接成一联,也是一个句群。
句群,我们应知道这是几个句子的集合,是词牌的组成部分。
在一个句群之间,如果是两言、三言乃至四言的句子,都可以忽略前后句双音节的连接规律;但是,当字数超过4个字的时候,两个句子之间的平仄连接开始有规律了。
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
仄仄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平平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
这种规律自己牢记,这是按照两句之间相对的原理、和两句之间相粘相错的原理来布置的,如同一联内的两个句子以及上下联之间两个句子的连接方法。
可见,格律诗的规律是适用于对联的。
【前五/后七,第一体】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前五/后七,又一体】
上: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前七/后五,第一体】
上: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前七/后五,又一体】
上: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让大家学习这种每一联有两句的对联,其实是让大家熟悉对联的格律要求;而有志于自创词牌的,则可以从中找到创造词牌的规律。
每边三句者【上联三个句子的句脚为平,平,仄,下联则相反】
【五/五/六言】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仄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仄仄平平
注:上联和下联的三个小句子之间都是相粘的关系;每一个单独的小句子里面都应遵守近体诗的平仄要求。
【五/四/七言】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仄
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同上;不过,无论是上联和下联都要注意,每一个小句子的末尾的字的平仄要符合【平,平,仄】的要求,这是前提条件;把这个前提条件先放置下来,
再根据笔者已经讲过的格律诗平仄格律推导法就能推导出每个句子中其他字的平仄了。
【六/六/七言】
上: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六/七言】
上: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四/七言】
上: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同上,这种规律只要记住了尾字的平仄要求,以及每一个五言七言的规律就可以推导出来了,比如【七/四/七言】,还可以推导出另外一种形式: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以,推导对联和词牌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种方法来:
1)记住尾字的平仄,按照上述规律已经设定;
2)五、七言句子的平仄应符合近体诗格律的规则;
3)二、三、四言句子的平仄要符合尾字的设置,并从尾字向前推;
4)如果在词牌中有加强语气和强调某事的时候,可以采用相粘、叠声的手法,这个时候对平仄的要求会降低,但是,一般都出现在二、三、四言的句子中。
5)对联的平仄是根据尾字和开头的双音节平仄来共同确定的,只有熟练的记住这些平仄,才能任意推导出对联的格律来。
每边四句者【上联四个句子的句脚为仄,平,平,仄,下联则相反】
【三/三/四/七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从上面可以看出,三字的短句对平仄的要求不高,只有在四字以上的句子时才要求符合格律诗的要求。
所以,上面一联还可以用另外一种体:
上联: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四/六/七言】
上: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四/五/七言】
上: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七/五/四言】
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关于对联的平仄,我们就学习这么多。
1-7个字的对联,其平仄规律基本固定;而每边多个句子的平仄,1-3个字的短句其平仄要求并不严格,只要遵守固定格式来确定后面的尾字即可;而4字及以上的句子,除了注意尾字、两句之间相连的规律以外,
还要遵守格律诗的平仄规律。
学会了上述方法,大家以后自度词牌就有了依据,不用再盲目地去写一些古句,而是有规律地写一些音韵和谐的自度词牌了。
关注作者,走近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