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动起来~

众所周知,经常锻炼有助于各种形式的心脏病的防治,但对体育运动对癌症患者的好处知之甚少。

运动是抗癌良药,但如何运动效果最好呢?

最近,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科学教授Kathryn Schmitz博士为首,由其他机构的卫生工作者和研究者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起了“通过运动战胜癌症”的新提案。

目的是改变癌症患者疏于运动的现状。

运动具有哪些抗癌作用?

运动在防癌中起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有高质量证据表明可降低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膀胱癌、食管癌、胃癌的风险; 有中等质量的证据

可以降低肺癌的风险; 但只有有限的证据能降低骨髓瘤和血液肿瘤、头颈癌、胰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表1 )体育锻炼预防癌症和改善癌症特异性生存的证据总结

运动降低癌症风险的机制是什么呢? 接下来以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为例进行说明。

乳腺癌

青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乳腺癌研究与治疗杂志》发表的荟萃分析显示,回顾31项相关研究,经常运动的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平均减少12%。

研究表明,运动降低了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

这有保护作用,因为雌激素水平高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运动对减轻体重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众所周知,肥胖和肥胖绝经后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在上升。

肥胖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

这促进了乳腺癌细胞的发育和生长。

结肠癌

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护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综合生理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综述表明,经常运动可以减少约24%的大肠癌风险。

它们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意味着长期以来更多的运动会带来更明显的好处。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坚持锻炼,结直肠癌的风险将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有理论认为,体力活动减少了废物通过大肠的“运输时间”,减少了结肠血管内膜暴露于潜在致癌物的时间。

子宫内膜癌

做中轻强度的运动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久坐不管体重和体重指数如何都会增加这种风险。

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癌症杂志》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体重较重的女性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的运动

她们在未来12年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比每周少锻炼30分钟的女性低24%。

这种效应在体重正常的女性身上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意味着体育对肥胖女性的保护作用更强。

和乳腺癌一样,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肥胖也是如此,所以运动有助于降低这两种癌症的风险。

除了癌症预防,许多运动还可以改善许多癌症患者的生存。

如表1所示,中度质量的证据显示,诊断癌症前多运动会延长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期,诊断后多运动会延长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如表2所示,癌症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进行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疲劳、焦虑、抑郁、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而不加重上肢淋巴水肿。

表2 )运动对癌症相关健康结局益处的证据水平

如何制定运动方案?

最近发表在宇宙第一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论文中,Schmitz教授和她的团队为癌症患者和健康人概述了新的运动建议。

Schmitz教授说:“全世界有4300多万癌症幸存者,所以有必要解决癌症患者面临的独特健康问题,更好地理解运动如何有助于癌症的预防和控制。

备受尊敬的多学科团队从肿瘤学研究的前沿角度,将最新的科学证据转化为对临床医生和公众的务实建议,真正造福癌症患者。

根据每个患者的活动水平和能力,研究者通常建议癌症幸存者每周进行三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另外每周进行两次,每次20到30分钟的力量训练。

当然,医务人员也可以为个别患者定制训练处方。

Schmitz教授说:“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为癌症患者定制特定的FITT运动处方3354,即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以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疲劳、疼痛和其他特定结局。

例如,头颈癌患者有特定症状时,医务人员可以开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Schmitz教授认为,这些建议有助于实现“通过运动战胜癌症”的首要目标之一。 到2029年,提高公众对运动有益于癌症患者的认识。

Schmitz教授说:“现在普通人都知道锻炼对心脏病的防治有好处,但对肿瘤一无所知。

我们想改变这种现状。

当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者为运动对心脏病有益的证据奠定基础时,公众对这种联系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现在是运动和癌症一样改变的时候了。

针对不同症状该如何运动?

最近,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发表的新版《癌症生存者运动指南》建议缓解不同的癌症相关症状:

焦虑:每周3次中等强度有氧训练、12周或每周2次有氧和抵抗力联合训练、6~12周,可显著缓解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癌症幸存者的焦虑。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的抵抗训练不能缓解焦虑。

抑郁症:每周3次中等强度有氧训练,至少12周,或每周2次有氧联合抵抗力训练,为期6~12周,可显著缓解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癌症幸存者的抑郁症症状。

疲劳:每周3次,至少12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训练,可显著减少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癌症相关疲劳。

每周2~3次中强度有氧联合抵抗力训练,以及每周2次中强度抵抗力训练也很有效,后者对前列腺癌特别有效。

生活质量:每周2~3次中强度有氧配合抵抗力训练,至少12周,可改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联合训练比单纯的有氧和抵抗训练更有效。

淋巴水肿:过去临床建议避免有氧或阻力训练,以避免淋巴水肿发作或加重。

该指南指出,对于阻力训练,在专业健身教练的监督指导下,遵循“低起点、慢进度”的原则,以大肌肉群为重点渐进训练,每周2~3次,是安全的。

对于有氧训练,目前证据尚不能得出结论,但一般来说是安全的,在研究中并未显著增加淋巴水肿相关事件。

不过基于初步证据,上述效果仅适用于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尚不能转化至其他情况。

身体机能:每周3次中等强度有氧训练、阻力训练或有氧加阻力联合训练,持续8~12周,可以显著改善自我报告的身体机能。

小贴士

Moving Through Cancer填补了关于如何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的有益提示。

一份完整而又平衡的锻炼计划包括从事图1中每个圆圈所代表的运动。

图1:适合癌症患者的运动类型

有氧锻炼

包括步行、慢跑、骑车或游泳等。

如何控制有氧锻炼的强度?

方法一:对话测试

锻炼过程中尝试与伙伴对话,如果喘不过来气,无法继续进行对话,说明步行速度太快,需要放慢速度。

方法二:主观疲劳感知评估

保持在适度和有点困难的范围内。

柔韧性锻炼

也称拉伸锻炼,它对于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能使患者更容易地完成日常活动。

如果你做过癌症手术或放疗,保持身体的柔韧性很重要。

在锻炼前先做2分钟轻柔的拉伸,每个拉伸动作做20~30秒;锻炼结束后同样要做2分钟的拉伸,作为整理放松。

力量训练

也称抗阻力训练,它对于强壮骨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完成日常任务的表现,起到了重要作用。

力量训练既可以在家中进行,也可以在健身场馆里开展;癌症患者既可以使用较轻的重物,也可以使用弹力带,还可以利用自身体重。

平衡性训练

癌症或癌症治疗会导致身体的平衡性出现问题,疼痛和疲劳也会损害平衡能力,因此癌症患者需要做增强平衡功能的锻炼。

放松训练

癌症患者往往存在精神紧张和焦虑抑郁的症状,瑜伽、深呼吸和冥想能帮助他们彻底放松。

参考文献

[1]Jane Clark, et al. Moving Through Cancer: A Guide to Exercise for Cancer Survivors,

UCSF Medical Center

[2]Wu Y, Zhang D, Kang S.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3 Feb;137(3):869-82. doi: 10.1007/s10549-012-2396-7.

[3]Justin C. Brown et al. Cancer, 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Compr Physiol. 2012 Oct; 2(4): 27752809. doi: 10.1002/cphy.c120005

[4]C M Dieli-Conwright, et al. Long-term and baseline 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endometrial cancer: the California Teachers Study, Br J Cancer. 2013 Aug 6; 109(3): 761768. doi: 10.1038/bjc.2013.61

[5]Kristin L. et al. Exercise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Medicine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 2019; 51 (11): 2375 DOI: 10.1249/MSS.0000000000002116

[6]Kathryn H. Schmitz et al. Exercise Is Medicine in Oncology: Engaging Clinicians to Help Patients Move Through Cancer,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9 doi.org/10.3322/caac.21579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关山月

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须经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