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大学生扩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本科扩招什么时候开始的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什么高校还继续扩招
谢谢邀请!
高校扩招或研究生扩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而不是就业压力的因素,提问者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
试想,如果高中毕业后不参加高考,势必就业压力更大?难道让还未成年的高中毕业上山下乡去?
只要有条件,大学包括高层次的学校以及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扩招:
第一,大学扩招,使更多高中学生圆了大学梦。八九十年代,上可大学等于拿到了铁饭碗。大学急剧扩招以后,高中升学率持续上升,进入普通高校不是难事。目前我国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即便是高考成绩不理想200分,也可以去高职高中或大专上学。因此,现在家长、学生和高中所关心的侧重点不再是能否上大学,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
第二,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录取人数为820万人,录取率达到79.53%,有些省份达到90%。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经过高等教育的改革,招生数量越来越大,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大众化。
第三,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当前阶段,人口特别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降低就业压力。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发展高等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办法,也是按学龄期学生人数比例发展教育的必要措施。
第四,发展经济,拉动内需。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使教育成为一门热门投资行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五,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社会需求,也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一条前景辉煌、风光无限而挑战不断、困难重重的道路。
本科扩招什么时候开始的
本科扩招是1999年开始的。1998年以前全国每年招收的本科生也就70万左右,平均每校招生人数也就1500人左右,规模比较大的学校每年招生3000人左右,规模小的学校800人左右,如清华北大每年不超3000人,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1999年当年招生就翻了一倍。以后逐年增加到现在的900万。
扩招和没扩招之前的大学生的区别
答:扩招和没扩招之前的大学生的区别在于扩招和沒扩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扩招是要在没扩招的分数线上降低录取分数线线,扩招的学生肯定在综合素质上要差一点,还得要后来的学习更加努力。
大学为什么疯狂扩招呢
中国高校的扩展是从1999年开始的,到2006年以后,国家已经开始逐步的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交教育质量上来了。
扩招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企体制改革,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倒闭,很多企业也开始精简人员。一方面很多企业减少了对大学生的招聘需求,另一个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人失业。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大学扩招可以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去读书延缓就业,减轻当年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为了刺激经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1998年,经济学家汤敏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他指出了扩招的5点理由:
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扩招结果
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
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1年为21.61%;
2002年为19.46%;
有很多人会经常抱怨说,都是因为大学扩招了,所以导致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大学生也不吃香了!!仔细想想,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扩招,又有多少孩子没有机会上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从1978年的不到5%的毛入学率,增加了2018年的48%,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接近于大众教育的水平,并且毋庸置疑在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很有可能也会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招却是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高等教育功不可没。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360幼儿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