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孕不育水平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体外受精出生。体外受精与自然出生婴儿有什么区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近日,《美国妇产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中国学者的纵向出生队列研究文章,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与1岁儿童神经发育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与之前的乐观结果不同。
011岁儿童辅助生殖及神经发育
很多姐妹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神经发育。神经发育不完善会导致情绪障碍、语言障碍或智力障碍等缺陷,从而影响整个人的整体生活质量。
江苏出生队列招募了在中国江苏省接受试管婴儿治疗和自然受孕的患者,总共包括3531 例妊娠。
有3840 名儿童在1 岁时完成了神经发育评估,其中1906 名通过IVF 受孕(包括621 名双胞胎)。
先说说好的方面吧。在单胎IVF中,调整常规协变量后,IVF后代在认知、沟通和表达方面的发育风险降低了24-34%。
在粗大运动发育领域,IVF单胎的粗大运动发育风险较大,调整后的RR值为1.41,这意味着IVF技术对单胎的粗大运动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粗大运动能力主要是指身体大肌肉群和四肢的活动能力,包括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大动作。
大运动的发展与其他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大运动的发展将导致精细运动的发展。
大量运动还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增加脑毛细血管数量,促进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永久连接,提高身体调节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敏感性、运动技能以及大小肌肉的发育。
此外,与体外受精的单胎相比,体外受精治疗产生的双胞胎在多个区域的神经发育受损。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临床界一直提倡单囊胚移植的原因。
不要总是认为生双胞胎和一次怀孕生两个孩子是一件好事。事实上,怀孕期间维持双胞胎是很困难的。此外,早产还带来神经发育的风险。姐妹们,不要贪多。
此外,这项研究还观察到,如果分数差的胚胎移植成功,单胎后代在交流和大动作等领域的发育风险比质量好的胚胎更差。
这是之前的队列研究中没有发现的,表明体外移植胚胎的质量可能与后代的神经发育有关,但潜在的关联需要独立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02 IVF囊胚移植和后代端粒缩短
事实上,试管技术对后代的影响一直受到学术界和临床界的关注。 2022年,NATURE子刊《自然医学》发表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文章。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端粒长度。初始白细胞端粒长度是晚年与年龄相关的表型,端粒缩短是长寿动物细胞衰老和身体衰老的标志。
白细胞端粒长度较短与年龄相关疾病(如心脏代谢疾病和癌症)以及总体死亡率增加和预期寿命有限有关。
人类在出生后的不同阶段都有固定的端粒排序和端粒追踪,因此生命早期的端粒长度决定了以后生命中的端粒长度,因此新生儿端粒对其终生健康非常重要。
端粒重置过程在配子受精和植入前发育的早期阶段形成初始端粒长度,包括在卵母细胞和胚胎中从受精卵阶段到囊胚阶段。
在辅助繁殖过程中,配子施肥和植入前发育的早期阶段在体外进行,因此评估IVF后代中最初的白细胞长度对后代的终生健康有重要影响。
这项研究使用了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来估计来自365个家庭的1,137个人的初始白细胞端粒长度。
其中包括202名通过体外受精的孩子,有205名从中国国家出生队列的两个中心自然构思的儿童。
发现通过体外受精构想的1岁儿童的白细胞的初始端粒长度比自然构想的儿童短。特别是,胚泡胚胎转移与较短的初始白细胞端粒长度有关。
后来,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端粒测量方法测量了从五个生殖中心的586个试管后代,以验证上述关联。
同时,研究人员还进行了动物研究,并发现在出生后第1天(P=2.1010-4)和出生后6个月(p=0.042)缩短了胚泡移植的小鼠的端粒长度。
然而,小鼠胚胎的体外培养在裂解阶段并未缩短端粒长度,而是在早期胚泡阶段抑制端粒酶活性。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有必要评估IVF的长期后果,尤其是通过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构想的儿童中与衰老相关的表型的长期后果。
实际上,本研究以简单的语言发现,体外受精的后代,尤其是通过胚泡转移而出生的后代,端粒长度缩短,这意味着它可能导致与年龄相关的衰老疾病的早期发作或影响寿命。
03分数较差的胚胎在现场出生中确实有缺陷吗?
在阅读第一项研究的结论后,许多移植了低分胚胎的姐妹会向内喃喃自语。
虽然第一项研究确实表明,低得分胚胎可能会影响运动和语言交流的发展,但这并不是所有低分胚胎的结论,只是他们的研究结果。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在冷冻胚泡周期中转移低质量的胚胎可能会增加低出生体重和后代早产的风险。
Abel,K。等。澳大利亚审查了该生殖中心的生殖随访数据已有十年了,发现患有单胚泡转移的儿童以低质量得分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畸形的风险增加。
这并不是所有的坏消息,因为据报道,在新鲜胚胎转移周期中,妊娠并发症,胎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转移的新生儿并发症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差异。
Quanjie还发现了另一篇文章,比较了低分胚胎和高分胚胎出生的婴儿的健康和神经系统发育。本文的结论可能会给您一些安慰。
这是一项由中国学者对郑安格生殖中心的新鲜胚胎转移患者进行的研究。它主要比较不同质量的胚胎诞生后学龄前儿童的生理,成长和认知发展。
该研究包括从2014年到2016年接受体外受精的患者,总共144名4至6岁的儿童参加了2020年至2021年的随访评估。
基于受精方法和儿童年龄(1年),高质量胚胎组中的单例与质量较低的胚胎组中的单例相匹配,比为2,333,601。
研究人员测量了后代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甲状腺激素水平和代谢标记。
使用Wechsler学龄前和基础智能量表的中文版本,第四版和自适应行为评估系统,第二版进行了神经发育评估。
此外,研究人员还从医疗记录中收集了数据。线性回归模型用于分析胚胎形态质量与后代健康结果之间的关联。
最终数据总共使用了48个单胎质量较差的单例和96个单胎,每次比较具有质量良好的胚胎。
两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血压、甲状腺功能和代谢指标具有可比性。
在调整潜在的危险因素后,劣质胚胎的后代表现出比优质胚胎移植的后代更高的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的趋势,但这种差异在临床上并不显着。
也就是说,两组儿童的身高、体重、代谢水平、神经发育和适应行为没有显着差异。
用白话来说,从4-6岁的学龄前年龄段来看,无论是优质胚胎还是低质量胚胎,在健康和智力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并没有显着差异。
因此,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即使低质量的胚胎能够成功植入并活产,孩子也将拥有与高质量胚胎相同水平的健康和智力。
请注意,本研究使用新鲜卵裂期胚胎移植,而不是冷冻囊胚,也不是新鲜囊胚。
研究人员认为,胚胎与子宫内膜对话的机制有助于母体子宫淘汰质量差的胚胎,尤其是非整倍体胚胎。
尽管低质量卵裂胚胎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但可以合理地假设,大多数成功实现临床妊娠并维持至活产的低形态等级胚胎可能具有正常染色体并具有可比较的特征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胚胎。发展潜力。
04这些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们之前写过一些关于体外受精对后代影响的文章,包括今天的最新研究。我们想通过文献告诉大家,体外受精可能会对后代的健康产生影响。
由于伦理限制,科学研究无法对人类进行受控和可比的评估。然而,通过对动物的比较研究,发现了许多线索。必须更加关注试管后代的长期安全。
这告诉我们,如果有机会自然受孕并生孩子,请不要急于进行体外受精,更没有必要为了一些私人目的而进行体外受精。
如果可以尝试体外受精或者尝试自然怀孕,强烈建议您选择自然怀孕。即使成本再高一些,也比后代不确定的风险要好。
对于那些要做体外受精的姐妹们,全姐想告诉你们,如果一代人能解决体外受精的问题,请尽量一代人做。如果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你确实做不到,记住,人为干预越少,对后代的影响就越小。
对于已经生过孩子的试管婴儿家庭来说,我想他们能做的就是多关注孩子的健康问题,尽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绝大多数孩子还是可以健康生活的。
对于没有优质胚胎,只能移植低分胚胎的姐妹们,全姐想告诉你们,一定要冷静下来,冷静的选择。
我想再次重申,体外受精是必须的选择。请对任何高科技保持敬畏。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总之,请谨慎对待体外受精。这必须是不孕症治疗的最后一步。这是必要的,但在您想要的时候不使用。
对于许多年轻夫妇来说,每个月自然怀孕的概率为20%至25%。他们必须要有耐心,不要等半年。这种情况下,夫妻俩没有什么大问题,不需要进行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旅程。无论您在选择时多么谨慎,都请万分谨慎!
试管不是万能的。试管是一个黑匣子,有很多不确定性。请默念三遍再做出理性的决定!
文章完整!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观看也是一种力量,转发更是一种责任。希望大家能用自己的小手发财,给我点个赞。如果能转发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就会有更多的宝宝诞生。困难小家庭受益,谢谢!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布的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本账号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中的观点不能直接作为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之前,请咨询您的医疗保健提供者。
不传播流言蜚语和谣言
不要创建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账号
始终关心真实数据和书面证据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度过最无助的岁月。
——结束——
参考
[1] 1 岁儿童辅助生殖技术和神经发育: 一项纵向出生队列研究。 Am J Obstet Gynecol。 2024 年11 月;231(5):532.e1-532.e21。 doi: 10.1016/j.ajog.2024.05。 039.Epub 2024 年5 月22 日。
[2]囊胚期胚胎移植后出生的儿童的白细胞端粒长度。纳特医学。 2022 年12 月;28(12):2646-2653。 doi: 10.1038/s41591-022-02108-3。电子版2022 年12 月15 日。
[3]胚胎形态质量与通过体外受精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受孕的单胎的代谢和认知发育相关:一项匹配队列研究。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 年9 月;227(3):479.e1-479.e23。 doi: 10.1016/j.ajog.2022.05.019。电子版2022 年5 月11 日。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