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5 年 18 期 241 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 50 例临床观察 于艳夷 南京江宁区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5 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婴儿湿疹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50例,对照组 45 例,治疗组用中药外洗,每天 2~3 次,对照组用婴儿润肤露,治疗 7d 为 1 个疗程。结果:中药外洗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优于润肤露。临床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婴儿湿诊;中药外洗;外治法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8-0241-01 婴儿湿疹湿疹 婴儿,中医称奶癣,皮疹多见于两颊、前额及头皮,以后可蔓延至颌、颈、肩、臂,甚至扩大到腹、臀、四肢及全身。临床上常见红斑、丘疹、疱疹及渗液、糜烂、结痂和脱屑,以瘙痒及反复发作为特点。西医常口服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药外用,但缓解后刺激皮肤且易复发,常收到家长对此抱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病例收集,总结此病的病因病理特点,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以我院湿疹外洗方为基础方加减制定的方药,治疗婴儿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1 资料与办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至本院门诊就诊的婴儿湿疹患儿,年龄在 30 天~1 岁以内。西医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婴儿湿疹[1]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儿科学》中奶癣[2] 。选取 95 位患儿,其中治疗组 50 例,其中男 34 例,女 16 例,选 45 例作对照组,其中男 32 例,女 13例。 1.2 方药组成 苦参 20g、银花 20g、地肤子 15g、白鲜皮 15g、马齿苋15g、薄荷 12g、鱼腥草 15g、苍术 20g。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中药颗粒剂用开水冲开后冷却至适温后外洗,每天 2~3 次,治疗 7d 为 1 个疗程;对照组用强生婴儿润肤露外搽,每天 2 次,连用 1 周。 1.4 疗效判断与标准 按文献[3]执行。根据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EASI]评分,痊愈:症状和体征消退≥ 90%;显效:症状和体征消退 60%~90%;好转:症状和体征消退 20%~59%;无效:症状和体征消退<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2 2 结果 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 效率(%) 治疗组 50 28 14 6 2 84% 对照组 45 7 10 13 15 3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湿疹 婴儿,说明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显著。见表 1。 3 3 讨论 婴儿湿疹的病因复杂,中医学认为该病多因母体遗湿热于胎儿,素体血热复因喂养不当而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发于肌肤或胎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虚不运,气血生化乏源,湿蕴日久伤津耗血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致。故本病病因总为湿热内蕴,脾虚不运。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火”[4] ,故治疗原则以清热燥湿为主。方中用药苦参可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现代药理研究其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白鲜皮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对各种细菌、真菌有杀菌、抑菌作用;鱼腥草可清热除湿,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和抗病毒作用;地肤子可清热利湿止痒,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马齿苋可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薄荷可散热祛风止痒;苍术燥湿健脾。中药外洗治疗婴儿湿疹有效率达到 84%,且均未见不良反应。中药颗粒剂开水冲开,至冷却适温后即可使用,避免了传统中药煎煮的繁琐,简单易操作。而西医认为湿疹与过敏有关,临床常用抗过敏或抗组胺类药物口服,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但患儿家长常反映,糖皮质激素外用虽见效快,但害怕有不良反应且易于复发,而拒绝使用。
而中药颗粒剂外洗对婴幼儿皮肤刺激性小,而且见效也显著,方便易操作,家长易于接受。此外中药价格便宜,对皮肤刺激极小,安全无毒副作用,比较适合婴幼儿使用,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6.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2. [3]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4]李今庸.内经选读[M].武汉:湖北中医学院出版社,19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