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是大人小孩都会害怕的行为,说实话怕打针宝宝,小编也很害怕打针,而事实上,有很多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仍然会害怕打针,更何况一两岁的小宝宝呢?很多小宝宝看到长长的针头,就会非常抗拒,但是打针又是得病之后常有的处理手段怕打针宝宝,宝宝哭闹抗拒,在使打针本身变得困难、危险的同时更多地牵动到爸爸妈妈们的心,爸爸妈妈们看着宝宝哭闹,自然是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心疼小孩子,另一方面也为如何让宝宝安静地打针而伤脑筋。那么,宝宝害怕打针总是哭怎么办?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哭闹抗拒打针这一棘手的行为呢?
1、肌体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
出于人体自我保护目的,当外部刺激进入肌体立即会引起人体的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从而引发一系列反应。对于宝宝来说,这种体验是非常不愉快的,所以他总是想尽办法,如嚎啕大哭、手舞足蹈等等阻挠打针。害怕打针,实质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人的本能反应了。
2、医院陌生的场景激发了宝宝的恐惧心理
人对于不熟悉的事物通常抱有一种恐惧、害怕的心理。在医院这一陌生的场景中,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各式各样的针管、仪器,和我们日常的生活场景有很大的差异。无论多么胆大的宝宝,到了陌生环境,行为也会变得谨小慎微。有时,父母和宝宝在家里事先讲好了不怕打针不哭,但是到医院就是不行。这不能怪宝宝,是医院本身的氛围带来了宝宝的恐惧。
3、不恰当教育方式的强化
有些父母常这样吓唬宝宝:“再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针!”这样一来,宝宝已有的感觉在语言营造的情境中又一次被不恰当地强化和放大,本来并非不可忍受的感觉变得难以承受了。
4、成人紧张心理的传递
往往在宝宝还没有打针时,父母就开始担心宝宝是不是能够忍受得住。这种紧张无意识就能够传递给宝宝,从而造成宝宝紧张的心理。
各方面的压力聚集在一起,远远超过了宝宝所能承受的心理底限。他需要释放,但他还不会像成人那样运用各种解压的手段,只能通过本能方式――哭闹、折腾来消除压力了。
家长不能焦虑:首先家长要表现的自然些、平静些,不能孩子还没打针呢,你就在那一脸的忧愁、一脸的焦虑,孩子看到后心里自然更加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因为答案都写在你的脸上了。
宝宝怕打针,家长怎么办?
1.告诉孩子打针的原因: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给孩子一个解释,一个为什么,不能因为你是大人就强迫孩子应该听从命令,要耐心的跟孩子开导,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打针可以治病,那样你就会恢复健康不在受病魔的干扰。
2.如实告诉孩子打针的痛苦:孩子惧怕打针,主要就是害怕打针会有疼痛,面对疼痛他们选择逃避,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恐吓孩子必须打针,也不能诱骗孩子打针,因为那样孩子始终不接受打针,下次你未必会成功让他打针。要一五一十的告诉孩子打针只是疼一下,对打针这个事件不放大不缩小,真实的告诉孩子打针的感受,当孩子听话打针后觉得家长没有欺骗他,心里会接受。
3.鼓励孩子:当孩子对打针有恐惧心理时,我们要鼓励孩子勇敢的面对,替孩子打气,鼓励孩子是个勇敢的孩子,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当孩子接受打针后,一定很崇拜的表扬孩子勇敢,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4.不能用好处诱骗孩子:最错误的方式就是拿好处贿赂孩子,告诉她打针妈妈给你买玩具,带你去公园等等,如果你这次成功了也给孩子实现了诺言,那么下一次呢,每一次你都要用东西做诱饵吗?如果你没有实现诺言,这就是欺骗,孩子会记一辈子,并且以后你在这样诱骗孩子都不会成功。
5.自己做榜样:当大人生病感冒需要打针时,带孩子在身边,要慢慢给孩子讲解,告诉孩子你看妈妈打针就不疼,打完针很快就会好起来。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生病打针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因此,让小孩子不要抗拒打针更多的是需要大人身体力行做示范,同时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不要以打针、去医院等等语言吓唬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