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中将我们的感性面比作大象,而理性面比作骑象人。

骑象人懂得分析,更为高瞻远瞩,他会对大象下达行为的命令。

而我们的感性面,像大象一样庞大,而且“听不懂人话”,骑象人无法一直对其进行很好的驾驭。

这就是人类的矛盾:感性面经常流露贪图安逸的本能,而理性面则一直在对抗本能,努力提升生存能力。

如果我们希望在这瞬息万变、起伏不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蓬勃向上,就必须在生活中经历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过程,也就是自律。

要想避免平庸、停滞和自满,必须具备强大的自律意识,才有机会成为“驭象奔跑”的佼佼者。

本期书单下载关键词:自律书单,帮助我们成为驭象的奔跑者。

1《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意志力既不是魔法,也不是空洞的励志口号,而是让人生更美好的科学。

意志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下载,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意志力》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经常锻炼就会增强,过度使用就会疲劳。

我们只有养成了正确的习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的自律能力就会更强大。

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我们的工作环境越来越信息化、碎片化,工作内容越来越效率化、复杂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帮助我们化繁为简、提高效率、精进人生的利器。

生活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投资,把身体、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状态,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3《拖延心理学》

刷抖音、追网剧、玩游戏……带来的虚拟快感和铺天盖地的信息流量,已经越来越多地充斥着我们的时间。

快节奏的工作和碎片化的时间,让我们逐渐陷入了拖延的泥沼。

平时,我们以为拖延只是一个被冠以懒惰的“小毛病”。

《拖延心理学》告诉我们:拖延并不是时间管理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复杂的心理问题。

但是,“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的恶性循环,不由自主地把我们带入强烈自责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如果你想跳出拖延的泥淖,说明你尚未病入膏肓,那就立刻马上迅速开始阅读《拖延心理学》吧。

4《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

消除坏习惯和培养好习惯有着共同的目标——用更好的行为方式取代原有的行为方式。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习惯的改变同样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当我们努力之后看不到效果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我们自身,而是我们采用的策略。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

当我们尝试让大脑使用微习惯的策略时,改变其实很容易。

5《好好学习》

在知识爆炸时代,很多人听着创业讲座、看着名校的公开课,参与着知乎上各种高端话题讨论,对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史如数家珍,对各种学术前沿、高端思维滔滔不绝……

但是,读了这么多书,学了这么多东西,却依然每天都在辛苦地赶公交、挤地铁。

我们想改变身处的环境,想逆转自身的命运,学习应该是助人向上的工具,而不是维持原状的枷锁。

《好好学习》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掉进了“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信息时代,无论我们的精力有多旺盛,大脑的存储能力有多强,时间有多充裕,都不可能赶上知识的增长速度。

只有拥有学习力的人,才能拥有这个时代的终极竞争力。

6《自控力》

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意志力薄弱,难以自控。

还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总是被情绪和欲望支配,总是作出非理性的冲动选择。

即便是自控力很强的人,也觉得掌控生活是件很累的事。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作为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不仅毫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自毁或失控。

因此,她决定开设“意志力科学”课程,这门课汇集了心理学、经济学、神经学、医学领域关于自控的最新洞见,告诉人们如何改变旧习惯、培养健康的新习惯、克服拖延、抓住重点、管理压力。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

7《练习的心态 : 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练习。

人生中每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都需要练习。

如果没有端正的“练习的心态”,这个过程就会变成一种痛苦和煎熬。

我们就会变得攀比、盲目,眼中只有目标和成绩,内心充满压力和焦虑。

所以,培养耐心、专注与自律的心态,就会放弃对目标的执着,将练习的过程变成一种幸福体验。

8《习惯的力量》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

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

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我们的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9《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90%的人都败在“有梦想,没时间;想得多,做不到”。

碎片化时代,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被微信打断、被微博绑架,被杂务缠身,被碎片信息撕得稀碎。

其实,是我们还没懂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说:时间碎了,我们也应该跟着一起“碎”。

只有学会多线程处理任务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下载,规划最符合自己身心舒适度的时间段,才能在碎片化时间管理中,找到自律的逻辑。

10《认知觉醒》

很多人不懂得自律,是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自律,更没意识到自律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这种改变,远远比追剧、刷短视频充实,远远比吃一顿美食、喝一杯奶茶快乐。

如果你还尚未体验过这种改变,说明你也存在认知上的稀缺。

这就像一些人自幼饱受贫困之苦,其主要精力就会专注于增加财富,就会在在见识、规矩、奉献等方面存在稀缺。

有的会变得斤斤计较、吝啬小气,有的终生为柴米油盐劳累奔波,偏激者甚至会做出贪污腐败、偷盗抢劫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就是认知稀缺的一方面表现。

所以,周岭针对认知稀缺的问题,在《认知觉醒》中提供了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

《认知觉醒》说,一个人真正的耐心从来不是苦哈哈的毅力支撑,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我们只有学会了解大脑规律,懂得诸如“复利效应、舒适区边缘、学习权重比、学习平台期”等认知常识,我们才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自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