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过程:

一、中班数学活动《双双对对》

中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二、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 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三、我将本活动分为六个部分进行: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解"双"、"对"的含义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xx"或"-对xx"。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五)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六、结束部分游戏《成双成对》。在活动过程中进行第二个环节时大家都在找一对、一双时,曦曦突然有个小问题:两个就是一双,那一个呢?嗯,曦曦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来说说,当然生活中也会出现一只、一个的物品,回家和家人一起找找看,大家瞬间兴致很高。

情景描述:

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在活动中我坚持以孩子为主体,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藏着巨大的潜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新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随着幼儿的活动和表现不断发生变化,在活动的开始,教师是引导者,当幼儿遇到问题或出现错误时,教师是一个积极的鼓励者,当幼儿取得成功时,教师则是一旁的喝彩者。

情况分析: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xx"或“一对x。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当然,在此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活动时间较长,操作过程是在下午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完成的,有的孩子的准确率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未能让每一个幼儿都能达到同一个标准,只能力求让每一个幼儿主动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