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学之际,老师们又要辛苦奋战在一线,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
其实大部分的青年老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疑虑和困惑,不妨先从理论出发,在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说不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数学学习中常见的误区
幼儿数学学习中一个很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教师认为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来理解数或数量关系。
如,幼儿会数到100,有的成人就误以为幼儿已经理解这些数的意义,但事实上口头的模仿和记忆较容易,对这些数以及数量关系的真正理解和熟练运用要等到进入小学以后。
再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幼儿要重复老师说的7比6多的话语,认为只要幼儿会说这句话,他们就能理解7与6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但事实上会说仅仅是语言的模仿,并不能真正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幼儿首先需要理解6和7的基数概念的含义,然后需要在对实物的反复操作、对比和反思的情况下才能逐步理解和建构这两个数之间的多和少的关系。
另一个较大的误区即学习数学就是做加减运算的习题练习。
一提到数学学习,有些成人只想到让孩子坐下来做数学加减运算的题目,包括口头和书面题,有的甚至一味提高难度,或提高运算速度的要求。
在上小学前适当接触加减运算是可行和必要的,但一般是实物水平(包括运用手指)进行的加减运算或简单的心算,且最好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
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如果幼儿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基数概念,并对加减运算表现出兴趣,可以引导他们周围生活中的涉及加减运算的真实数学问题,但不宜太多。
另外,幼儿早期数学的学习和发展的内涵很丰富,除了其他的形状、空间、分类、排序、模式等数学内容,还可以注意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广泛兴趣、数学语言的表达和表征能力、数学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机械的加减运算题的练习不仅不能有助于幼儿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反而很容易导致幼儿对数学产生厌倦和惧怕,失去自信心。
二
观察了解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儿童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天赋、能力、兴趣、需要和经验。成人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儿童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特点和差异,然后对他们做出不同的反应是有效地促进儿童数学认知发展的保证。
因而对儿童的观察与了解是有效的师幼互动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这在数学教育中尤其重要,因为儿童的个别差异非常大。
对幼儿数学学习的观察包括对幼儿在活动区、集体活动以及一日生活环节的观察。
《指南》的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为教师的观察提供了一个框架。一方面,教师首先要熟悉《指南》对本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具体指标和要求,这样在日常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注意观察,了解本班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与这些要求之间的距离,有可能根据指标的要求来判断个别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属于正常、超前还是滞后。
另一方面,教师最好还要熟悉每一个目标对三个年龄组幼儿的不同要求,这样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某一方面的技能或能力发展的连续性,从而知道幼儿的技能或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当教师了解和明确了《指南》对不同年龄幼儿的期望以及与这些发展水平有关的可观察的行为以后,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就会较快地捕捉到他们的长处和不足之处。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儿童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确定后续的教育活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过程性评价。
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是近来开始应用于幼教实践的一种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周欣、黄瑾、华爱华、周念丽、张亚杰,2012)。
它试图通过对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的连续性描述来展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展示学习过程与情境的多方面联系。
目前常用的学习故事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①观察(发生了什么——儿童实际行为和情景描述)。
对儿童自发的游戏、学习活动和探究时的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还可以包括近来与该儿童相关的一些背景信息;
②评价(学习什么——解读、评价儿童的学习行为)。
对儿童学习行为的分析和评价。如,分析儿童此时的活动涉及学习到什么数学概念,发展水平如何,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等。它不仅可以分析儿童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容和表现,还可分析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品质、与同伴之间的互动的状况,同时还可分析教师对该儿童的、理解、互动和回应策略;
③下一步该怎么做(下一步)。
对儿童下一步教育指导的计划,如教师如何鼓励儿童的这一兴趣、能力、策略的运用以及学习品质的发展。如何把这一学习内容和课程的其他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以及如何通过家园合作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学习故事的三个环节中,第二个环节是难点,因为要准确解读和评价儿童的发展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