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幼儿教育中批评的现状及分析

收录于话题

幼教论文|幼儿教育中批评的现状及分析

  一、教师对幼儿批评的现状

  (一)语言粗鲁,超出应承力

  教师对幼儿的批评,目的是为了抑制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或是缺点错误,寄托着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不应该是恶意的,但是有些教师过于粗鲁的言语攻击,超出了幼儿的应承力,从而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的教师把这种语言攻击美其名曰“抗挫能力的培养”。案例:明明是中班的幼儿,语言课《我的新朋友》,讲的是中班来了一个新同学,要怎么跟新朋友认识,教师让幼儿们好好想一想再举手,没想到明明张口就说:“我要跟他说你好,告诉他我叫明明。”老师一下子就生气了,走到明明身边大声说:“明明,你的小嘴巴可以闭上了,我请你说了吗?叫你说的时候连个屁也放不出来,不叫你说,你就跟个乌鸦嘴一样叨叨不停,以后再这样就把你扔出去。”明明立刻用小手捂住了嘴,不敢出声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只是为了让明明有纪律性,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师的方式的确有些过分,而且语言确实比较粗鲁,这样的语言也许会让幼儿不说话,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对幼儿造成的不良影响,或许以后明明都不敢再回答问题了,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个人权威,约束纪律

  案例:中班音乐活动课,教师:“小朋友们,咱们把昨天新学的歌曲,跟着老师一起表演一下,好吗?”小朋友都把小板凳放在了一边,开始手舞足蹈地跟着老师跳着,不一会就结束了,教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们安静下来听我说。”有几个幼儿似乎还很兴奋,教师拍了拍手,可是几个幼儿还在跳的兴头上,根本不理会教师,教师顿时提高了声音:“圆圆,说你呢,你今天怎么回事啊?耳朵在干什么呢?陈俊熙,你也是,我都说结束了,还蹦什么呢?还有你马超超,就你最兴奋,你的耳朵是摆设?”几个还在兴奋的幼儿这才意识到,赶紧就坐好了,教室里也顿时没有声音了。教师:“今天都坐着吧,也不用上课了。”教师站起来扫视了教室一周后说:“这几天怎么都不听话了?是不是看有新老师在这儿,你们就可以不遵守纪律了?这几天没有说你们是吧?全都给我坐好,不许出声,下面听我说。”下课之后教师跟笔者说:“小孩子你就不能惯着,惯坏了也就不听你的课了。”教师这种批评教育方式着实让人担忧,在这种氛围中别说是幼儿,就是教师自己都感到不舒服,对于幼儿不能尽快地收起兴奋还在手舞足蹈,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受年龄及其认知水平限制的。尽管可以理解教师对幼儿约束纪律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可是教师必须有个度,一旦超出了适度的范围,就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了,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1]

  (三)体罚

  惩罚作为批评教育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引起幼儿的不愉悦感,同时产生精神警觉,以避免幼儿再次犯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幼儿实施一定的惩罚,但一定要注意惩罚的技巧,同时教师要明白惩罚不是目的,只要能引起幼儿的精神警觉就行了。但如果教师把惩罚当成批评教育的唯一手段,把惩罚升级到体罚,此时惩罚不仅不能起到精神警觉的作用,同时还可能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案例:中班幼儿陆鸣很调皮,经常把自己临近的幼儿打哭,被打的幼儿家长来学校闹事,害得教师跟着挨骂。与父母联系,回答是:我们比较忙,你们就多费费心。没有办法,教师就在教学活动前,用丝巾把陆鸣的手绑在一起,这样陆鸣就不能动手打其他幼儿了。从案例来看,教师对幼儿采取的方式,实际上构成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笔者认为是法制观念不强的表现。针对这一类幼儿,教师应该找出引发陆鸣喜欢打人的根源,从根源上找解决对策,强烈要求家长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和教师一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这才是上上策。

  二、反思与建议

  通过教师批评的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强烈对比,折射出教师在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式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总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希望能给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有些许帮助。

  (一)批评标准要客观,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所谓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也就是说,要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认知水平的低下,决定了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批评时就不能把批评大人的方式方法套在幼儿的身上,批评幼儿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风趣、态度的亲切。所谓个体差异,就是说幼儿由于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育观念等的不同,导致幼儿性格、爱好等都存在着差异。那么要求教师就应该承认和幼儿的差异性,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幼儿,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二)批评幼儿时避免附带个人情绪

  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批评教育时一定要避免附带个人情绪,不好的情绪容易使教师把幼儿当成宣泄个人情绪的对象,这样对幼儿不公平,同时教师也可能会把幼儿的错误无限放大,导致幼儿产生恐惧感。在良好的情绪下教师对幼儿的错误才能够比较准确地感知,只有这样才能给教师对幼儿的批评提供良好的依据,最后才能针对性地找出科学的批评方式方法来教育引导幼儿。

  (三)批评幼儿要适度

  作为教师,其职责是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批评的教育方式也是为了督促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同时教师应避免忽略幼儿的承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批评的适时适度,使得批评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四)批评过程中添加情感关爱

  所谓情感关爱就是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批评时加入自己对幼儿的真诚关心与爱护,这样就能减轻教师对幼儿批评时幼儿产生的排斥感,也便于让幼儿欣然接受教师的批评。

  (五)批评时要注意言语的幽默风趣

  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批评时,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还能把幼儿引导到纠正不良行为或是改正错误、缺点的区域里,使得幼儿比较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同时幽默风趣的语言还能缓解教师批评给幼儿带来的紧张感。

  作者:李紫阳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欢迎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