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领域|《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要点梳理——第一章“绪论”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黄瑾、田方两位教授主编。第一章绪论部分,是整本书的整体概要,且带着问题梳理本章要点。
Q1
当下,幼儿园开展综合化、主题式的整合课程,还需要学习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吗?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虽然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但各个领域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在课程实施中应教育影响的整体性。可见,实施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具备领域综合和有机渗透的课程实施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显然是教师对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的充分理解和储备为前提。若教师没有这样的前提,领域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就必然会出现只注重形式而没有逻辑的“整合”,这种表面化的整合会导致课程质量低下。
事实上,课程的整合和分科之争,不是形式的争执,关键是教师要有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
所以,在幼儿园开展实施主题课程、综合课程的背后,各个领域的核心经验,教师们有必要学习、理解和运用。
Q2
随着主题式课程的开展,数学教育整合在一日活动中,会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数学学科固有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序列如何在主题式的课程中得到自然而真正的融合;
第二,如何确保生活取向的数学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
第三,如何提升教师在整合式课程中数学学科知识和教学策略性知识;
以上问题指向的就是“数学缺位”和“纯概念化数学”等倾向,只有当教师心中有孩子,眼中有目标,脑中有经验的理解,才能合理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
Q3
数学学习的纵横结构是什么,如何科学理解和把握?
幼儿园课程从架构到实施是一个完整而相互联系的系统,它是按照纵向与横向的结构所建立起来的统一体。
一方面,儿童发展所涉及到的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发展领域和语文/读写、数学、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领域构成了组成课程基本内容的若干方面,它们成为在横向上串联于课程架构上的“链环”。
另一方面,在以儿童经历的自然、社会、生活经验为背景组织起来的若干“主题”中,儿童年龄的渐进和发展轨迹又成为在纵向结构上呈现在课程组织上的基本单元。因此,幼儿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需要建立在对纵横向结构的理解和科学把握上。
当下,教师困惑“主题中没有数学”,其实数学的学科知识点线索是隐含与渗透在主题内容中,而不像学科式数学课程结构是显见于外的,这就给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点的认识和把握带来了客观上的障碍与困难。
其实,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性数学远比概念性数学、系统性数学来得更重要也更具有实际意义。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关键是在整合课程的实施背景下,遵循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的轨迹,将数学回归于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面对生活情境中产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中,发展幼儿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
Q4
优质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什么?
数学教育是基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启蒙数学,儿童需要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
优质的数学启蒙教育需要教师让儿童在材料的操作中,从自身的游戏行为中感知潜在的数学点并尝试去评论与延伸自己有关数学的思考;需要教师具备无论在正式教学环境还是日常活动情境中启发儿童建立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之间联系的相关智慧。
Q5
什么是核心经验,有何特点?
核心经验是指对于儿童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领域的一些至关重要的概念、能力或技能。对于儿童的数学学习领域而言,核心经验就是儿童在这一年龄发展阶段中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和能力。
核心经验特点体现在:第一,基础性。核心经验强调的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数学概念或经验,它是数学上局域中心位置且连贯的。如幼儿“数概念”的经验是幼儿数学认知的重要概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为“唱数——手口一致——按群数数”等一系列不同的、连贯的持续性发展特点。
第二,系统性。核心经验强调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关联和支持它们代表早期儿童教学和学习的组织结构之关键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幼儿“数的意义”的学习为“数的关系”经验的感知做了铺垫,“数的关系”又帮助幼儿巩固和理解“数的意义”的基本属性。
第三,适宜性。数学经验是建立在幼儿非正式或日常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是适合儿童发展并能促进儿童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科学理解及逻辑思维的发展。
第四,前瞻性。核心经验具有极大的预测性,能够为儿童日后的数学学习和逻辑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Q6
为何要有核心经验?
一是帮助教师确立数学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为理解而“教”。
核心经验将帮助教师理解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重点及孩子发展的轨迹等,当教师理解了“教”的是什么、为什么,才有可能实现为理解而“教”,而不是为“教”而“教”。
二是帮助教师教学更加灵活,对儿童数学思维更敏感,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支持更有力。
在核心经验中,帮助教师和理解孩子学习数学的轨迹和特征,从中帮助教师观察当下孩子的学习,并有针对性的支持。
Q7
数学学习的实践原则是什么?
第一,多元表征——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幼儿在具体的客观环境和生活经验中,依赖于具体的动作操作和体验,它是儿童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借助于具体事物和概括的思维过程。
第二,情境教学——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借助于日常生活情境,可以帮助孩子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感知和增强对数的理解和意识。
第三,手脑并用——既需要动手操作,也需要数学语言。幼儿数学学习光有“操作式学习”是不够的,还需来自于教师或成人的语言刺激和提示,同时还要鼓励幼儿进行表述和交流。
第四,整合数学——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学习领域。幼儿学习数学是一种主动建构的、在操作中思考性学习的,是儿童生活化、情境化、社会化的互动中,进行迁移式的学习。学前数学不是概念性数学、文本化数学、学科性数学,而是生活化数学、应用性数学、一体化数学。
幼儿数学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日常活动、户外活动、语言故事、情境表演、建构游戏、美工活动……数学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