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读|游戏中幼儿的发展与教师的“鹰架”策略
经过小班、中班两年的游戏活动,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经验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大班的游戏主题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或改变,以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
一、前期经验准备
(一) 组织讨论: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新学期开始了,大(四)班的老师带领幼儿就本学期想玩什么游戏展开讨论,发现很多孩子的兴趣点都集中在银行游戏上。老师:“你们想玩银行游戏,那你们知道银行是干什么的吗?”虫虫:“取钱的。”老师:“那取钱是怎么取的?”小小:“就是拿张卡塞进去,钱就出来了。”这时教师意识到幼儿对于银行的经验更多停留在对自动取款机“插卡、出钱”这种简单操作程序的了解。如果银行游戏只是简单模拟这一程序的话,显然是低于大班幼儿年龄发展需要的。幼儿需要更多与同伴进行交往和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情境和内容,从而促进他们认知及社会性的发展。
(二) 家园合作:丰富幼儿的银行经验
教师对幼儿说:“你们今天回家后问一问爸爸妈妈银行是怎么取钱的,或者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银行看一看怎样取钱。”第二天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时,果果迫不及待地说:“我看到了,银行取钱要填一张单子。”老师:“那这个单子是什么样的?要怎么填呢?”幼儿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都想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为充分满足每个幼儿的表达欲望,教师特别组织了一次设计银行存款单的活动,让幼儿根据在银行看到的取款单,设计班级“银行”自己的 “取款单”。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将幼儿设计的 “取款单”作为活动材料投放到银行游戏中,“银行”就这样开业了。二、逐步发展的游戏情节
(一)存“钱”情节的出现
游戏情境:“银行”没“钱”了由于“银行”是刚出现的游戏主题,幼儿对此都特别感兴趣,每天络绎不绝地到“银行”取“钱”,使得“银行”里的“钱”经常不够取,“银行”“工作人员”常常抱怨:“‘银行’里的‘钱’ 都没有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组织讨论:“银行”没“钱”怎么办针对取“钱”的人太多,“银行”里的“钱”不够用的情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应该怎么办。幼儿提出了很多办法,如“‘钱’都去 ‘美食坊’了,去‘美食坊’要‘钱’”。“我们可以再多做一些‘钱’”。发现问题:幼儿缺乏存钱经验虽然幼儿想到了很多解决办法,但这些办法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要解决银行缺钱问题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让银行的钱流动起来,也就是说银行不能只取钱还要存钱。但是,幼儿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表明幼儿对银行的经验还是比较欠缺的。家园合作:再次丰富幼儿对银行的经验教师再次给幼儿布置了小任务---回家问爸爸妈妈:“银行里钱不够取了怎么办?银行除了取钱还能做什么?”这样很多幼儿就知道银行不仅可以取钱,还可以让人存钱。美食坊、商店钱多了就要存到银行里,这样银行就有钱了。之后,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那要怎么存‘钱’呢?”幼儿认为存‘钱’也要填一张单子。教师又将问题抛回给幼儿:“哦,存‘钱’和取‘钱’都要填单子,那两种单子一样吗?”于是幼儿就如何区分“存款单”和“取款单”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有的幼儿提议用不同形状的纸区分,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用不同大小的纸区分。最后,大家同意用颜色来区分“存款单”和 “取款单”,存‘钱’用红颜色的纸,取‘钱’用绿颜色的纸。(二)角色分工的出现
游戏情境:“银行”总关门有了存“钱”的情节之后,“银行”的生意越发红火起来。“银行”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地抱怨:“这些人挤来挤去存‘钱’、取‘钱’,我都要忙死了!”后来,“银行”里的“工作人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看来的人多了,马上就把门关起来,人少了再打开。“银行”的“工作人员”轻松了,却引起其他小朋友的不满。一次,“娃娃家” 的“妈妈”生气地说:“我们家姐姐今天去‘银行’ 取‘钱’,游戏结束了都没回来。”姐姐也很委屈地说:“因为我去‘银行’取‘钱’,他们看到我来了就关门,我走了他们就又开门,我看他们开门了,我又回来,他们又关门。”发现问题:“银行”人手不够针对“银行”人太多、忙不过来的问题,幼儿自己的解决策略是反复的开门、关门,这是孩子的经验水平。但关门只能暂时解决问题,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银行”人手不够:一个人应对那么多“顾客”,确实很难顾得过来。于是,教师决定将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讨论该如何解决“银行”老关门的问题。组织讨论:一个人忙不过来该怎么办教师首先问“银行”的“工作人员”:“‘银行’为什么老是关门呢?”他们回答道:“来‘银行’的人太多了,我想关上门吃顿饭都不行!”老师:“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银行’人太多了都没时间吃饭了,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有的幼儿说:“可以让不忙的人帮忙买。”有的幼儿说:“可以再找个人看着‘银行’,然后‘银行’里的人去吃饭。这样‘银行’ 里就有两个人了,不会忙不过来了。”教师想进一步引发幼儿想到“分工”,于是继续问:“那‘银行’新来的这个人就只负责买‘饭’ 吗?除了买‘饭’他还能做什么?”阳阳:“还可以帮忙填‘单子’。”老师:“填什么‘单子’?”阳阳:“存款单。”老师:“哦,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银行’里的两个‘工作人员’可以一个人负责填‘存款单’, 另外一个人负责填‘取款单’?”阳阳:“是。”老师:“两个人,一个人负责‘存款单’,一个人负责‘取款单’,这叫做什么?”幼儿:“分工合作!”接下来银行游戏中就有了新的角色分配:“银行”中的两个“工作人员”,一个负责存“钱”,一个负责取“钱”。“银行”反复关门、开门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
(三)排队
游戏情境:我等太久,腿都酸了由于来“银行”的人太多,有时候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轮到自己,甚至还会有争抢、插队的现象出现。因此,在游戏分享过程中就有幼儿抱怨:“我今天玩游戏很不开心,因为我去‘银行’ 取‘钱’等了太长时间,我腿站得都酸了。”很多小朋友表示都有同感。发现问题:存、取“款”无序根据小朋友的反映以及教师自己的观察,教师发现取“钱”等太久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人太多,而是大家都不排队,插队现象明显。怎样让幼儿意识到排队的问题?教师决定再次将问题抛给幼儿。组织讨论:取“钱”等太久该怎么办?老师:“银行人太多怎么办?”乐乐:“可以找个座位坐下来等。”老师:“你的意思是在‘银行’里放上椅子给等待的‘顾客’坐,是吗?”乐乐:“是的。”老师:“可是坐下来之后就不排队了,我怎么知道下面该轮到我呢?”阳阳:“可以用名字,‘银行’的人喊号。”老师:“那怎么喊呢?”阳阳:“用喇叭喊,这样嗓子就不会痛。”老师:“用喇叭喊来保护嗓子这个办法不错。谁还有其他办法来排队呢?”天天:“可以找个单子写 1、2、3。”果果:“还可以用椅子去排队,然后坐在椅子上。” 老师:“用椅子排队,那怎么知道这个椅子是 1号、2号,还是3号呢?”果果:“可以在椅子上贴 1、2、3的标志。”老师:“你的意思是说在椅子上贴1、2、3的号码,如果我坐在 1号椅子上我就第一个去取 ‘钱’,对吧?”果果:“是的。” 老师:“那如果1号取完‘钱’走了,又新来一个人坐在1号椅子上该怎么办呢?”表征经验:提供幼儿多渠道表征经验的机会老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说,这样吧,我给你们每个人一张纸和一支笔,你们把自己的办法画出来,之后我们再讨论。”小朋友们热火朝天地画起来……分享经验:提供幼儿充分表达、分享经验的机会
画完后,教师将小朋友们画的解决策略都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办法。
虫虫说:“我画的椅子是如果1号走了,2号就坐1号的椅子,3号坐2号的。”老师问:“那你的椅子是怎么排的?”虫虫:“排成长长的一排。”老师:“我明白了,其他小朋友懂了吗?”很多小朋友们都摇头,这时教师就请几个小朋友上前把虫虫的办法演示出来。
兰兰说:“我画的是先到这边去拿号,然后坐在椅子上,有人喊了,再去取‘钱’。”老师:“那椅子是随便坐,是吗?”兰兰:“是。”老师:“那号码谁写?”兰兰:“‘银行’的人写。”老师:“假如我现在是‘银行’的‘工作人员’,现在我们试一下你的办法看能不能行。”教师带领小朋友把兰兰的办法也实际去操作了一遍。
小小:“我在旁边画了个小喇叭。”老师:“为什么要画喇叭?”小小:“这样喊号的时候就不会嗓子疼了。”
老师:“用喇叭保护嗓子是不错的想法。今天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帮 ‘银行’解决排队的问题,到底哪个方法好用呢?以后游戏时你们可以都试试,好不好?”
三、游戏中的幼儿发展和教师“鹰架”策略
(一)游戏中蕴含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可能
1.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场域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提到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银行游戏正是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构建了这样良好的场域,使幼儿在与同伴、成人的交往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以及分工的有效,认识到排队的必要以及规则带来的便利、学习到讨论的功效和理解的重要等。2. 游戏萌发了幼儿的书写兴趣和需要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 要(试行)》所指出的:“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纲要》同时指出可以“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上述案例中,在制作和填写“银行”“存款单”和“取款单”的过程中,幼儿产生了书写名字和金额的需要。刚开始幼儿找老师帮忙写名字,到后来他们仿照教师写的自己“画”,再到后来他们可以自己书写,体会到了数字和文字的有趣和有用。3. 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直接感知、实际操 作和亲身体验”的宽松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方面幼儿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愿望和不满;另一方面在活动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成就感也得到充分满足。
(二)游戏中教师的“鹰架”策略
游戏中蕴含着儿童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要想变为现实则离不开教师角色作用的发挥。1. 家长“鹰架”策略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教育中要善于运用家长资源,从而更好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案例中,当幼儿缺乏银行经验时,两次采用家园共育的策略将家长纳入幼儿教育工作之中,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经验,从而推动了游戏情节的继续和发展。2. 问题导向策略问题导向策略就是以问题回应取代直接给予答案。当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幼儿解决,可以尝试将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幼儿独立思考、自主解决,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3. 讨论建构策略讨论建构策略即运用讨论、绘画等多种途径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观点、表征经验、分享经验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将幼儿个别的、零散的经验转化为共同的、系统的经验,从而实现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总之,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环境,其中蕴含着对幼儿健康、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而要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需要教师发挥 “鹰架”作用,综合运用家园合作、问题导向、讨论建构等多种策略,帮助幼儿实现自主发展。
注:本文源自“儿童游戏教苑”??后勤保育|全国幼儿园后勤保育、卫生保健与营养膳食管理现场研讨会
??名师教学|全国幼儿园名师教育策略与骨干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
??重庆曙光|幼儿园一日活动优化、提升保教质量与游戏活动有效开展高级研修班
??音乐教学|第 6届 幼儿音乐活动设计与音乐游戏素养工作坊
暑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