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技术是新型电力电子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热电联产技术及储能技术的综合应用。
主要特征如下。
1、智能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混合,一般包括多个分布式发电,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微型燃气轮机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电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主网发生故障或扰动后,智能微电网可由并网运行模式转换为孤岛运行模式,实现原有插件无缝切换,有独立运行能力,充分利用DG发电能力继续为重要负载供电,为用户提供
智能电网不仅解决了DG大规模并网的问题,而且发挥了其性能,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促进了能源互联网在需求侧的应用落地。
一.智能微电网技术体系
智能电网技术主要包括微电源、储能元件、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负载等大部分。
微电源包括传统电源和可再生能源。
控制设备包括中央控制设备、本地控制设备。
负载分为正常负载和特殊负载,发生紧急情况时,智能微电网可以根据需要甩掉正常负载,保证特殊负载的用电。
当然,智能微电网并不一定由上述所有部件组成,它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但智能微电网的结构决定着智能微电网的性能和运行的好坏。
一般来说,成功的智能微电网应该是本地化、分布式、高度自动化、环境友好的小型电网体系。
二.国外智能微电网发展态势
作为一个新的技术领域,智能微电网在各国的研究和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美国最早提出智能微电网的概念,由国家电力集团、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组成美国电力可靠性技术合作组织,在美国能源部和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委员会等的支持下,对智能微电网技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CERTS定义的智能微电网提出了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新方法。 当主电网发展到故障时,微电网可以与主电网无缝解列或孤岛运行,故障排除后可以与主电网重新连接。
欧洲提出要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技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等实现集中供电与分布式发电的高效紧密结合,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电力市场,共同推动电网发展。
目前,欧洲已初步形成了智能微电网的运行、控制、保护、安全及通信等理论,并在实验室微电网平台上对这些理论进行了验证。
之后的任务将集中于研究更先进的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标准、建立示范工程等。
日本立足于国内能源日益短缺、负荷日益增加的现实背景,开展了智能微电网研究,其发展目标是实现能源供应多样化、减少污染、满足用户个性化电力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由日本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主办的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由政府投资,日本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