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韵律0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韵律作者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韵律作者

韵律0,韵律作者

《韵律》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创作的作品名字。1974年,她创作了一个名叫《韵律0》的作品,在这个作品中,她将72件器具置于观众面前,他们可以任意用这些器具。

黛珂植物韵律水乳含水杨酸吗

不含水杨酸

黛珂植物韵律是基础系列,主要针对因干燥而?毛孔粗大或水油不平衡,适合年轻肌肤和初抗老的轻熟肌,主要以滋润肌肤改善毛孔,让肌肤达到水油平衡,恢复柔软嫩滑,提高肌肤弹力和光泽度。分清爽型和滋润保湿型,根据肌肤自行选择。

写诗究竟要不要讲究韵律

之前刚好也写过类似的文章,见下文。

在现今的诗词环境中,总有一种争论,就是写诗到底要不要格律?支持格律的人,都会被不支持的人认为迂腐、泥古不化。不支持的人当中多数人认为格律是一种约束,限制了意境的发挥,其论据是我们熟知的诗人当中,之如李白、杜甫等都有一些不合格律的作品,于是就得出了一种结语:古代大诗人都可以不格律,今人也可以不用格律。这个观点有条有理,那么是不是真如其说呢?笔者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说这个一点。

格律的原理

其实这么多年,大家都误会“格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格律”的原理上来解释。

如果大家了解诗词的历史,那么就会发现,诗最早的形式是“诗歌”,而且从民间发展而来的。既然说“歌”,那么就是跟音乐有关的。只不过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诗”与“歌”逐渐分离了,但是仍然保留了音乐原理中旋律变化起伏的特点,这就是“格律”的来源,是古人通过长时间的摸索,结语出来的一套可以让“诗”读起来抑扬顿挫的规律。

格律的用途

说地明白一点,“格律”其实就是诗的一种工具而已。作为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在诗表达出意境的同时,辅以优美的韵律,使我们在吟咏的时候,可以体会到旋律的美感。而古代不像今天传媒这么发达,要推广一件作品是有难度的,因而郎朗上口的作品往往更容易传播。所以说,“格律”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让你写的诗读起来更美而已。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全用平声或者仄声写几句诗试试。

格律的误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格律”限制意境的说法?笔者主要有以下看法:

有一些人为了符合“格律诗”的形式,胡拼乱凑,甚至拿来作为炫耀自己的掌握这门技巧的资本,而观其内容多则无病呻吟,少则不知所云,自然为人诟病。诗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意境再辅以形式,而这类人写诗基本是本末倒置了。但是这些内容空洞的作品,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拿出来放大,煽风“格律”无用之说;又或者是一些写诗之人,不肯花时间学习格律知识,却冠以“格律限制意境”的托辞。

还有一种是学不会,造成这种现象很大部分是因为讲授格律方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代语言方式都是口语化的,而古代的语言则是偏文言化,在这个沟通隔阂的基础上,如果你再用古人教授格律的方式去教现代人格律基本知识,除了一些有文言文基础的人之外,很多都是云里雾里看不懂,更别提了解格律的原理学以致用。有些则是讲授格律的人自己都摸索不明白,照搬而已。所以今天要让大众都掌握这项入门技巧,一定要让中学生都看得懂在讲什么,这也是笔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至于把古人一些不合格律的作品拿出来作为支持不用学格律的观点,笔者可以肯定地说,自盛唐“格律诗”盛行以来,到五四运动之前,大部分文人都是熟知格律的,这不仅仅是官方科举的要求,也是文人对于“格律”美学达成的共识。当然格律并不是完美的,对于声韵美学的概括也是笼统的,而只有在深入了解格律原理之后,才能驾驭格律。即便我们如今看杜甫等诗人一些出律的作品,还是能看出作者的格律功底的,而且格律也是允许有失律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再比如说袁枚,清代久负盛名的大才子,他倡导“性灵”一说,写诗连韵也不押了,随性而写,但是这是站在他已经掌握格律的基础后,认为不用格律,也能写出好诗来,但是他对“好”的理解是只在意境方面的,并不在乎吟读起来如何。比如袁枚的一首诗: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即不顾平仄,也不顾押韵,就古体诗来说也是有瑕疵的,但就其意境确实是公认的佳作。当然笔者并不是建议大家效仿袁枚,而是想表达在没有驾驭格律之前,不要把平仄不顾的诗强行冠以“格律诗”,只要意境写得好,格不格律、近体诗还是古体诗,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能大家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写诗只有格律才算是好诗,这样的观点其实是片面,诚然“格律”能为诗增色不少,但这是在形式韵律方面的,和诗的意境没有直接的关系。与“近体诗”对应的“古体诗”,虽然平仄不拘,有时还押几个韵,但是意境写得好,丝毫不逊色于“格律诗”。比如被后人冠以“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其形式就是古体诗中的“歌行体”,可以换韵,平仄也自由,但是意境之高却是很多“格律诗”不能比拟的。既然不符合格律,那么就写成古体诗好了,没必要让别人认可你的不格律作品是一首“近体诗”,这样难免张冠李戴,理由过于牵强。

最后说到近年来诗词界争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写诗用平水韵还是新韵?很多人认为“新韵”学起来太简单,而自学“格律”花费了大量的功夫,如果两者地位同等了,那么自己付出的努力就不值得了,所以势必要让“平水韵”高人一等。其实,韵的基础只是语言,用什么韵只是决定了用如今一些方言或者用普通话来读这首诗,更能体会到诗的韵律美感而已,对诗的意境内容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便在古代,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隋朝的《切韵》、到北宋的《广韵》,到南宋的平水韵,再到清代的《佩文韵府》(如今用的平水韵),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语言习惯变化的需求重修的韵书,也不见古人争论过什么不妥的。所以适合大众的才是主流趋势,我们要承认这一点,根据自身习惯用的语言,再考虑用什么韵。很多用平水韵的人都只是大概知道哪些字是属于平水韵什么韵部,但是并不能读起来,更别提感受其美感,这与“格律”的用意是相违背的。

综上所述,“格律”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不能驾驭格律写出意境,那么就写古体诗就可以了,没有高低之分。套用一句话,“格律”就像诗词界的“农夫山泉”,只是语言的搬运工,看着有点悬,其实一点都不悬。希望笔者让你对“格律”有所清楚认知。笔者有时也写不格律的作品,也是当作古体诗自乐,文末附上,最后声明,水平有限,仅供见笑。

《暑中忆事兼怀故人》

风初田微浪,暑渐路大荒。

稚童白发叟,闲壶短松岗。

祖父卧未起,袖手呼欲凉。

时疑蝉低树,不知有茶香。

——

自注:古体,平仄勿学。

好了,关于韵律0和韵律作者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360幼儿网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